南雄山区春耕忙,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齐头并
产业发展是农民脱贫增收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持久动力。广州日报记者昨天走进南雄市北山片区的帽子峰镇、澜河镇,这里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农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齐心协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3月下旬,澜河镇的凉粉草种植迎来了育苗的关键期。乍暖还寒的天气,尤其要注意幼苗的保暖。虽然是由合作社统一育苗,再分发到种植户手中,但葛坪村的贫困户饶军英还是不敢松懈,经常到育苗棚里,看看仙草的育苗情况,“绿油油的,看到就欢喜。”饶军英告诉记者,从年开始种植仙草,从来不用愁销路,今年她又扩大了2亩的种植面积。“这个凉粉草,产量可以,价钱也好。有公司直接来收购,不用愁卖。只要我们自己努力,做好了就有钱。” 年,澜河镇种植凉粉草多亩,其中带动39户贫困户种植多亩、增收30多万元。今年该镇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亩,进一步带动贫困户参与种植。 葛坪村忙着凉粉草育苗的同时,不远处的澜河村正在种植千亩茶树,洞底村则在种植数百亩的油茶……在澜河镇党委政府的推动下,这些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均优先聘请贫困户、当地百姓务工,带动贫困户、农户参与基地田间耕作,学习种植技术,参与经营管理,共同奔康致富。 与澜河镇山水相连的帽子峰镇,同样也开始忙碌起来。在该镇洞头村金丝皇菊育苗基地里,种植户们正在将去年金丝皇菊老树生长出来的嫩苗移植到育苗基地。村民黄得智告诉记者,去年试种,1亩地的收入就达到了元。今年,在他的带动下,洞头村有8户贫困户参与到金丝皇菊种植。 金丝皇菊的盛放期与帽子峰镇银杏观赏季基本同期,络绎不绝的游客在洞底村停车逗留,拍摄美景和采购农土产品,带动了当地百姓增收,促进了该镇农旅融合发展。“买大米、玉米、番薯、芋头的,等等等等,人可多了。”一位村民笑着说。 产业发展,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今年,帽子峰党委政府计划投入扶贫引导资金万元,建设金丝皇菊专业烘烤厂房,延长特色农业产业链、助力贫困户脱贫攻坚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乡村振兴。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卜瑜通讯员:董子龙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谢英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xgls/1114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万企兴万村移卡科技助力乡村数字化建设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