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便宜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花的买卖自古有之,起于何时已不可考,但从文人的诗歌中可知,至少在唐代的时候,卖花已是很常见的事情。昔日的贵阳城,不时回荡在老街旧巷之中的,是那些熟悉而悠扬的叫卖声:“卖刺梨、山楂嘞……”“盐葵花……”“白糖方糕啊凉松糕!”“糯米玫瑰、条条糕!”“补……锅啰!”“磨……剪刀,起菜刀!”叫卖声仿佛一座老城市井生活的乐音,悠悠呀呀飘荡在泛黄的时光里。而在众多的叫卖声中,最让人难忘的或许是卖花声,所以金国楠先生特意写到老贵阳的卖花声:“春夏卖花声满街,清脆声声引客来。栀子花儿雪样白,何曾胜过侬雪腮。”后注:“街头多有卖花姑娘声。”春夏之时,百花绽放,有卖花姑娘采来鲜花,竹篮盛筐,沿街叫卖,其声清脆可听,篮中的栀子花儿簇簇挨挨,朵朵雪白清香,如卖花姑娘一样美丽。卖花姑娘的卖花声定是婉转悠扬、清脆可听的,在清晨的阳光中,携着带露的栀子花,像一幅行走的乐音画卷,让人想起春之纯美,夏之灿烂,引来路人驻足流连,纷纷来买一枝美好回家。不仅是栀子,城中四季皆有花卖,而岁暮之时,老翁卖兰花的声调又是另一番的情味。第二首竹枝:“岁暮时闻卖兰花,老翁声调惊年华。其间杂喊泥蜡台,除夕逼近育春芽。”后注曰:“二十年代,岁暮时,有一老翁例以兰花入城沿西门各街叫卖,每年一闻此‘卖兰花’声,有‘又是一年’之感,而卖泥蜡台亦催人过年换岁也,此物供插大烛用。”兰花冬藏春长,冬尽春来的时节,正是种植兰花的时候。昔日老翁每逢岁末卖兰花,年年听到此卖兰花声,就知道年节将近了,老翁的卖花声或不婉转可听,应如寒灯暮雪一般苍然悠远,使人闻此声调惊年华。时光流转,过了许多年后的今天,老贵阳的叫卖声消失也许久了,曾经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们也不再喊起卖货的调子,卖花之声亦不再,但卖花人依然如故,成为点缀城市的一道诗意的风景。不用说那些时常出现在街市的流动花摊,小推车上摆满了各种盆栽花草,绿萝、文竹、仙人球、君子兰等,一年四季为人们带来清新。那些随着时节而出现的卖花花篮,更像是四时的风,从远远的山中吹来,带给城市自然的诗意。初夏四月,山中金银花开,便有卖花人采摘成束,用篮筐提来,摆在街头候卖。如今的卖花人多是老人妇女,卖花不再有吆喝的卖花声,只静静地守着篮筐、候在街头,等着人来买花。年年经过四月,都要买回一束,置于瓶中,金银花散发着月光一般轻柔的香味,这种美好在我心中,便成了人间四月的代名词。到了盛夏时节,六七月的时候,街头篮筐中又摆满了雪白的栀子花,单瓣的,复瓣的,一束一束,飘散着浓郁的花香,像一种将离未离的愁绪,绽放在雨季中飘散不开的潮湿烟雨。贵阳城中人多喜爱栀子花,因此这个时节卖花的人特别多,闲步街头,不时就能看到卖花的背篼或篮子,一两块钱一把。清晨上班的路上时有人手拿几束,插在办公桌上,或分给同事,一屋子便飘满了花香;人家床头、餐桌上,也常是瓶水奉养着的栀子,花香满城,在栀子的季节才能称是全盛了。到了秋天,桂花开放,城中时闻暗香浮动;寒冬时节,又是腊梅的幽香屡屡飘散,这个时节卖花的人不多,但偶然于寒冷的街头看见卖花人手中的腊梅枝,薄薄的蜡纸般透黄的花瓣,一散而过的幽香,便觉冬日珍稀温凉,日头暖黄未落。我也曾在岁末之时常见一老翁卖兰花,在以前住所附近的天桥上。年关将近的冬日下班往桥上过,看到一老翁蹲在桥栏杆边,穿着厚重的棉衣,守着筐中几株兰草花,兰草根部泥土包裹,还覆着一层厚厚的青苔。兰花十几块钱一株,一两天便卖完了,一连几年,都看到此老翁在此卖兰花。有一年我买了一株回家种在盆中,但不善养,来年春天便枯萎凋谢了。后来搬离了住所,就再也没见过卖兰花了,不知卖花老翁尚年年在否。文/胡海琴文字编辑/邱奕视觉实习编辑/向秋樾编审/李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xgls/12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