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过半,ldquo中伏食仙草,赛过
大暑已过,如今已是中伏时节,也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暑气升腾,湿热如蒸。在这样的天气中,人们还要下地干活,是最容易中暑的。老话说:“中伏食仙草,赛过神仙老”,是啥意思?到底什么是“仙草”呢? 三伏天的气候特征三伏天不仅是天气最热的时候,也是降雨较多的时候,下雨过后,太阳直晒地面,泥土中的水分开始蒸发,湿热交替,就像是蒸桑拿一样。所以古人用“热如煮物”来形容此时的气候特征。 不过现在的城里遍地都是水泥路,地面的水分蒸发很快,人们只能感觉到热,湿气已经少多了。所以三伏天有两个特点,一是天气炎热,二是湿气较多。因此人们在三伏天最主要的习俗有两个,那就是排除湿气和抗热消暑。 排除湿气由于以前人居住的房子都比较简陋,而且大多是一层,距离地面比较近。而且家里的地板大多是泥土填平的,就算是大户人家的地板,也不过是用砖头铺成的。无论是泥土还是砖头,都是挡不住湿气的,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最容易导致湿气进入身体。于是人们在三伏天最主要的习俗就是排除体内的湿气。 古人排除湿气的方法一般是吃一些热性的食物,让自己全身出汗而排除湿气。比如人们到了三伏天要喝伏羊、晒伏姜、吃荔枝等,都是用“以阳制阳”的方法来排除湿气的,因为这些食物都是热性的,而且一定要吃的大汗淋漓。 南方的夏季湿气是最重的,所以人们还要吃“酒爆子叫鸡”,意思就是用米酒做炖鸡,在吃的时候还要把全身包裹严实,就连鞋袜都要穿好,其目的就是让自己全身出汗,因为汗水可以带走体内的湿气和毒素。 抗热消暑其实以前人抗热的办法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靠自身的抗性来抵抗酷暑的,要紧的时候也只能下河游泳了。但是三伏天下河游泳,必须要等身上的汗水落干之后才可以,要不然全身汗眼处于打开状态,一下跳进水里,很容易导致汗眼闭塞。 当然以前是三伏天也没有现在那么热,再加上以前人大多都比较瘦,相比之下,夏季的炎热并不是那么难熬。再加上以前有很多人都居住在窑洞里面,而窑洞里面正是冬暖夏凉,不过浑身出汗时,也不能突然进入凉窑之内,与热身跳进水中是一样的。 中伏食仙草,赛过神仙老仙草又名凉粉草,一般生长在水沟旁边或者河边的草丛里,其叶子与薄荷相似。每到夏季之时,人们就会采摘一些“仙草”晒干,以备后用。这种草的主要作用就是清热降暑,而且用来泡水喝还可以解渴。 在《中国药植图鉴》中是这样描述凉粉草的:“为清凉解渴除暑剂”,正因为这种草有独特的消暑功能,所以就被人们称为“仙草”,也是以前人在三伏天必备之物。 在农耕社会,即便是到了三伏天,人们也要顶着酷暑下地干活,是很容易中暑的。有过中暑经历的人都知道,中暑之后,会导致浑身乏力,头晕恶心等状况。如果是重度中暑,还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人们在三伏天“食仙草”就成了一种习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rybw/9180.html
- 上一篇文章: 金钱草的功效与作用
- 下一篇文章: 养肝护肝的ldquo神仙草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