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跟往常一样,先从故事说起,其实每一种植物都有它的故事,这也符合中华民族文化。在认识植物的同时,又能听故事,这样看起来也没那么烦闷,还能让心情放松。

话说当年,北宋史官刘羲叟家的后花园里,有一块巨大的“丑石”。那个时候士大夫们都讲究风雅,经常会在自家院子里摆上几块奇石当假山,然后在石头上栽点奇花异草什么的。但是刘羲叟家这块石头长得实在是又蠢又笨,而且也没有渗水孔洞,很难栽花种草,只能光秃秃地立在院子里。

前来赏石的人看了此石头,都嘲笑它没什么用,还光秃秃的。但有一个人却十分喜欢这块石头,它就是著名诗人梅尧臣。(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欧阳修并称“欧梅”,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为了给丑石撑腰,他特意托人从安徽老家,带来了一种名叫“木莲”的纤细藤本植物,养在石头上。

结果木莲它就特别争气,也不用时常浇水,也不用精心呵护,就依附在了石头上茁壮生长。一年之后,居然把丑丑的石头装点得别具风韵。这装扮怪石所用的木莲,北方朋友可能觉得挺新鲜,其实它在南方,就是再普通不过的藤条。

木莲因为果实内部有很多种子,有点像莲蓬,所以被叫做“木莲”,外号“木馒头”。如今,它的中文正式名叫做“薜荔”,虽然“薜荔”现在是木莲的正式身份,但这名字却是木莲“强占”来的。

薜字念“必”,在古代专指山芹;荔字念“力”,意为叶似韭菜而挺立的野草。所以薜荔这个名字,原本是指有山芹清香的草。根据这个描述,薜荔最初很可能是石菖蒲的名字。相传齐国贤相管仲,曾选了五种气味奇异的香草,合称“五臭”,薜荔居于首位。

屈原在《九歌·山鬼》里有句诗:“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他把薜荔当成是山里面高颜值鬼的漂亮外衣。但是自从唐朝以来,本草学家误把石头上的“原版薜荔”和木莲给混淆了,认为薜荔就是木莲。这一观点代代相传直到现在,名字也就将错就错了。

薜荔,又名木莲、木馒头、鬼馒头、凉粉果等,攀附于山石、墙壁、树干之上,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大部分省区。薜荔茎木质,纤细,叶卵形。与榕树、无花果相似,薜荔的花和果实为隐头花序,近球形,多朵小花藏于花序内部。薜荔的种子可制作凉粉,藤叶入药具解毒、活血之效。

由于薜荔总是爬在萧索破败的断壁残垣上,和孤坟野鬼作伴,所以原来的外号“木馒头”也被大家改成了“鬼馒头”。而且古代医家经常把薜荔的果实或种子当作滋补水果,也是认为薜荔有鬼神之力暗中相助。

在以前,每到夏季,在我国南方的许多乡村、小城镇都有一种草冻,古时也叫“冰浆”。在夏季天气转热的时候,采摘下一个个莲蓬似的椭圆形木莲果,剖开,里边有细细的子儿,有点像猕猴桃子。取出木莲子,再到井里打上清凉的井水,把子儿用一块干净的纱布包好,放在盛了井水的脸盆里揉。揉着揉着,水慢慢变得黏稠了,然后把盆盖严,等上几个小时,凝结成冻。亮晶晶、黏糊糊的,装在大木桶里,用小碗在桶里舀起一碗,上面浇一勺蜂蜜,或者加点白糖,味道真的很好,而且凉丝丝、滑溜溜的,一到嘴里就倏地进肚了,很是消暑解渴。

关于薜荔就介绍到这了,认识了吗?人称此为“鬼馒头”,可入药、可做果冻,若在你家乡遇见,请别忽视,目前的新农村也很少见了!“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留言与转发,才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sltx/11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