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趣园里知节气大暑赤日几时过,清风何
22 7- 赤日几时过, 清风何处寻? 大 暑 随着暑假的开始,我们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暑热时,大家以各种方式乘凉避暑,“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于星斗满天之夜作“感凉会”,都是盛夏乐趣。而午后盼风雨欲来,迎大雨滂沱,山晚听轻雷断雨,亦别有一种清凉诗意。小朋友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着小船去看看各地大暑之日的景象吧。 师说大暑 大暑由来 在出发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大暑吧! 太阳到达黄经°之时为“大暑”节气。古人说:"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大暑气候 炎热多雨的大暑在各地还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从长江到沿海,从南方到北方,大暑都是怎样的呢?一起出发去看看吧。 第一站.高温酷热的长江流域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就在这样烈日炎炎,酷暑难当的日子里发生过一件惊天大案——智取生辰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朱曼铷同学给大家讲述的故事吧。第二站.台风横行的沿海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诗人陆游形象地描述了台风袭来时的壮观景象。在热带气旋家族中,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破坏力是不言而喻的。于是,它们理所当然地成为夏季天气舞台上的主角。 第三站.高温伏旱的长江中下游 大暑节气时,我国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40℃的酷热也不鲜见。 大暑期间的高温是正常的气候现象,但连续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水稻等作物成长十分不利。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这样的农谚:“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可见,高温少雨是伏旱形成的催生条件,伏旱区持续的大范围高温干旱的危害有时大于局地洪涝。 第四站.“七下八上”的北方汛期 所谓“七下八上”是指7月下旬和8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时常湿热难当,只有当北方冷空气与南方或东部海上输送来的暖湿气流配合默契时,出现一两场像样的暴雨,才可一解暑气。暴雨往往给这些地区的农作物补充急需的水分,但若同时出现强对流天气以及过量的雨水,往往形成局地洪涝和泥石流灾害。大暑三候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一候,腐草为萤 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静夜里穿梭时,秋已经不远了。 一起来听一听陈思翰同学给大家讲述的有关萤火虫的故事吧。 二候,土润溽暑 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三候,大雨时行 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习俗 独特的气候造就了大暑这个最热的节气,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各地旱、涝、风灾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等农业活动较为繁重的时节。尽管如此,“讲究”的中国人还是不忘在每年的这个日子里,忙里偷闲,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在火热的夏季中寄寓对生活的美好希望,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活动呢! 大暑也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时节,于是大暑就有了斗蟋蟀的习俗,一起来听听张圣正冰同学给我们带来的蟋蟀的故事吧。山东南部: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营养学家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浙江地区:送“大暑船” 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福建莆田:吃荔枝“过大暑”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果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于是,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广东大暑: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台湾:大暑吃凤梨 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种种趣味盎然的大暑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身体健康的美好情感,也给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我的大暑 快来看看我们省锡实一小的同学是怎样度过他们的大暑的吧。 “画在大暑” “玩在大暑” 大暑谚语 关于大暑其实还有很多的谚语,这些谚语有的关于抢收抢种,有的关于作物生长,有的关于预测天气,有的表达炎热,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大暑以后需要抓紧抢收抢种的农谚 “禾到大暑日夜黄”,“大暑大暑,不熟也熟”“大暑不割禾,一天丢一箩”。长江以南大暑正是紧张的双抢季节,上午黄,下午青,抢割抢栽,“早稻抢日,晚稻抢时”,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季晚稻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大暑前后最忌闻雷,湘桂一带有“大暑闻雷有秋旱”的说法。 高温有利作物成长的谚语 “不热不冷,不成年景。”“六月不热,五谷不结。”最常见的是“人在屋里热得燥,稻在田里哈哈笑。” 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有不少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 如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秋后凉”;长期预示的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大暑不热要烂冬”等。 在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苏、浙一带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如大暑前后出现阴雨,则预示以后雨水多。农谚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的说法。 描述大暑炎热的谚语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大暑古诗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唐?杜甫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销夏》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绦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耀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和晁应之大暑书事》 宋?张耒 蓬门久闭谢来车, 畏暑尤便小阁虚。 青引嫩苔留鸟篆, 绿垂残叶带虫书。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宋?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 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 散作霜天落叶风。 《大暑》 宋?孔平仲 泽国已炎暑,夏天仍永朝。 炙床炉焰炽,熏野水波摇。 飞鸟不敢度,鸣蝉应自焦。 可怜花叶好,憔悴苦霜凋。 《乙未六月大暑》 宋?方回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 在我须无欲,于斯患不能。 又应当闵雨,谁识始藏冰。 人力回元造,生生实所凭。 《大暑竹下独酌》 宋?郑刚中 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 参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 沮风如可人,亦复怡我颜。 黄错开竹杪,放入月一弯。 绿阴随合之,碎玉光斓斑。 我举大榼酒,欲与风月欢。 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 影音资料/董圣洁 图文资料/沈维亦 编辑/时怡 审核/校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xgls/6079.html
- 上一篇文章: 梁一堂早春不美白,盛夏徒伤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