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4/5488012.html

各位注意了,前方高能预警!由于近期天气太热,出门极其容易遇到熟人!最好方法是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

今日,我们迎来了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这一天,太阳的高度达到黄经度。

古籍写到:“大者,乃炎热之极也。”一个“极”字,概括了这一节气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热!

出梅入伏,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

大暑·三候

在二十四节气之下,又分七十二候,每一个节气都有三候,各占五天。用来更细致地描述这一节气的天候特征。

大暑自然也有三候,分别是:“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一候,腐草为萤

大暑之日“腐草为萤”。

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所变。

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

二候,土润溽暑

后五日“土润溽暑”。

溽是湿,湿气浓重,蒸郁而令人难耐。溽暑,特指湿热的天气。

“大暑到,树气冒”,大暑的热不单纯是太阳直射的干热,而是我们通常说的“闷热”,所以有“大暑小暑,上蒸下煮”的说法。

三候,大雨时行

再五日“大雨时行”。

大暑前后,因湿气积聚,容易出现强对流的雷雨天气,招致大雨滂沱。而大雨时行以退暑,最热时秋即携大雨来临。

古时有“六月宜热,于田有益”、“夏末一阵雨,赛过万斛珠”的说法。虽然湿热、暴雨的天气在日常生活感到烦闷,但对农作物来说却往往是好事。

大暑·习俗

1

祭祀民俗

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收获的季节,农民们盼望着丰收,所以大暑节气前后,各地有很多以祈祷丰收为主的祭祀活动。

浙江台州地区,在大暑这天有送“大暑船”的习俗。大暑船是按照旧时帆船的模样缩小建造,船上装满各种祭品,大家在码头上祭祀祈愿后,将船下海烧掉,以此来祈愿秋日的丰收。

除了“大暑船”,更多地方还是比较常规的尝新、祭祀祖先以求保佑。人们将夏收的作物做成各种面、饼等食品,互相赠送,并将新的收获敬奉给祖先,以求祖先庇佑。

2

防暑民俗

大暑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对老人、孩子以及常年户外耕作的人们来说,很容易得各种“热病”。

为了防暑降温,在北方,比如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

羊肉属温热,但当地人认为把羊肉汤放上辣椒、蒜等调料喝下去,出一身大汗,可以带走体内的毒素和积热,有利于健康。

在南方,比如福建莆田,也有“过大暑”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等。在大暑节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广东很多地方都有大暑“吃仙草”的习俗。仙草是一种食药两用的植物,可制成凉粉,有很好的消暑功效。

此外,由于暑天容易伤津耗气,可吃一些药粥来调养身体。比如绿豆南瓜粥、苦瓜菊花粥等,或者在粥里放点新鲜的薄荷、藿香等。

防暑常识

①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②多喝白开水,且要定时饮水。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以防影响消化和食欲。

③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肉类补充蛋白营养,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

④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更加困倦。

⑤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外出归来,立即吹冷空调等,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导致体内热量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⑥夏天出门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

⑦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⑧出门最好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

3

出行民俗

大暑天气炎热,大家最好少外出、少运动、出门做好防晒工作。

不过此时节正逢荷花盛开,所以临水而居的人们,会有赏荷花的民俗,算是炎炎夏日不多见的出行民俗了。

比如江浙一带,有农历六月二十四为“荷花生日”的说法,在这天前后一段时间,人们经常会结伴游湖赏荷。

而靠北方一些地区,比如河南河北,荷花开放更早一些,赏荷从六月六开始,到仲秋才结束。

大暑·农谚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鼓。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大暑·诗词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李白《夏日山中》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黄庭坚《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白居易《消暑》

好啦~真正的炎炎夏日来了,大家还是以避暑为主哦,此段期间不宜出行,宜吃冰镇西瓜~来一个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xgls/7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