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运不济的诗坛鬼仙李贺
时运不济的诗坛鬼仙——李贺 李贺(~),字长吉。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合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呕心沥血奇英才 公元年,在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也是今河南省宜阳县,有一婴儿呱呱坠地。 当时没有人会预想到,这名看似寻常的新生儿,未来将会撼动并影响整个诗坛。 李贺幼时的外表极具独特性,他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同时,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擅长“疾书”,从小就展现出很高的文学天赋。 年纪稍长后,李贺没有像方仲永一样,浪费自己的聪颖天资,而是更加努力创作,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 他白日里领书童骑驴觅句,有灵感就记在纸上扔进书袋,直到日暮方归。回家还要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勤奋刻苦,成语“呕心沥血”便由此而来。 李商隐作的《李贺小传》中有云:“恒从小奚奴,骑距驉,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懈的努力下,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了。 诗名远扬的李贺在十八岁时,又写下《雁门太守行》谒韩愈,使韩愈震惊不已。后韩愈与皇甫湜一同回访,李贺便在此时写下了著名的《高轩过》,这令他深受韩愈等人器重 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不过可惜的是,李贺原本可早登科第,求取功名,但因“年未弱冠”,即遭父丧,错过了良机。 在当时,服丧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韩愈才给李贺写信,劝其举进士。 该年初冬,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河南府试,作《十二月乐词并闰月》,被誉为应试诗的上乘之作。他也因此获得考官青睐,通过府试,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 此时一帆风顺的李贺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即将迎来大转折的下坡路。 人嫉天妒诗鬼仙 就在李贺即将“他日不羞蛇作龙”时,嫉妒他才华的小人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应避家讳不能进考场。 韩愈为此十分气愤,专门写了著名的《讳辩》一文,替李贺抗争。 文中说道: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然而即使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但仍无济于事。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离京返回昌谷。期间作了《出城》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悲伤。 出城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诚万里,无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大概因其为李唐宗室的后裔,或者是韩愈为之推举,第二年李贺又返回长安,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 为官三年间,李贺丰富了不少阅历,感悟了许多道理,也结交到一些朋友,这都为他的创作奠定下良好基础,不过此时他的内心情感主基调还是低沉悲落的。 也许他在这段仕途里并不算是顺利,但所幸他在诗歌创作上却是收获颇丰,《苏小小墓》等名篇即在此时而作。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三年后,他毅然辞去奉礼郎之职,重回昌谷。此后在友人张彻的荐举下,为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服务,又做了三年的幕僚。 后因北方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郗士美讨叛无功,告病到洛阳休养,友人张彻也返回长安。李贺走投无路,只得强撑病躯,回归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后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李贺的一生,经历了少年的扬名得意,科举的辛酸无奈,仕途的坎坷绝望,以人生大起大落成就了一段悲剧式的辉煌。 他曾自哀“天荒地老无人识”,却不曾想到后人竟会记住他,敬仰他,效慕他。他的“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鸡一声天下白”,“黑云压城城欲摧”等名句至今广为流传。 传说李贺临终时梦见仙人,仙人以天帝之托邀他去为白玉楼作传,不久李贺离世,满屋仙乐及车辇声,暗指李贺魂归天庭。 当然,这都只是美好的幻想,是一种对李贺不幸遭遇表示同情的慰藉说法。 但,真的希望像李贺这般浪漫又悲惨的人,最后都能有如此诗意的归宿。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其顶,结发受长生。 更多精彩请持续锁定我们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xgpw/8036.html
- 上一篇文章: 药食同源目录大全最新版功效及纳
- 下一篇文章: 年谱bull李贺天若有情天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