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平衡充分发展的大文章广东化解社会
新华社广州6月12日电(记者徐金鹏赵东辉叶前)走进深圳前海,一个标有自贸区名称的浅蓝色拱门格外显眼,从远处望去,好像一扇落地窗,窗外高楼林立、路网如织,水碧天蓝。 40年前,广东率先打开窗户看世界,不断到全球市场的大海中竞帆逐浪。 今天,透过这扇“窗户”,广东向世界展示了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样板,世界看到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的决心。 补协调发展之短 在拥有世界级城市群的广东,农村户籍人口占全省的一半,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58万元,2个地级市、21个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发展的不充分,属于广东的主要矛盾,是全面小康进程中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广东省委农办主任陈祖煌说。 变化已经在发生。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粤东粤西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均高于珠三角,显露出追赶后劲。 硬底化村道被拓宽,一盏盏路灯随山就路蜿蜒而去,田里的凉粉草长得正旺,新建的便民服务大楼和文化广场月底将启用……走进粤北山区的南雄市澜河镇葛坪村,一片欣欣向荣。 年以来,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政策扶持下,葛坪村发展起凉粉草产业化种植、柑桔示范种植基地、水电站及光伏发电、林下胡须鸡养殖等立产业,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也全面改观。担任葛坪村“第一书记”的扶贫干部谢云峰说,过去部分村民还有“等靠要”的想法,现在从“要我富”到“我要富”变化明显。 各种人才回乡创业,激活了农村发展的一池春水。在博罗县长宁镇松树岗村,有着多年企业工作经历的朱学军,年回村当起职业农民,种了2亩蝴蝶兰,去年销售额超60万元。同期回村的还有90后大学生陈振柱、外企高管王承平……3年来,从各地回来的多位各类人才,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各显神通。 展望未来,广东正在展开“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篇: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粤东粤西成新增长极与珠三角城市群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粤北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高质量发展。 扬高质量发展之长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一栋楼,去年创造税收超10亿元,其所在的广州珠江新城,年纳税超亿元的楼宇多达51座。 “小体量大能量”,是发展动力、效率和质量变革的写照。年,广东7个城市每平方公里GDP产出超过1亿元,深圳更超过11亿元,居全国之首。 “广东较早改革开放,较早进入经济新常态,较早实现转型升级,在不断改革创新中获取新优势。”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说。 转型升级的背后是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变革。广州再推营商便利化改革,开办企业、申领营业执照、刻章备案、初次申领发票全过程只需一次性提交申请材料,3天内全部办妥。在南沙自贸片区,76大项子项审批实现“一枚印章管”。 “广东经济已经从最初的拼优惠、拼资源转到拼制度,法治化、市场化成为最核心的竞争力。”广东省社科院院长王珺说。 高质量发展需要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撑,要牢牢抓住创新驱动发展不动摇。供通云公司创新应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升级成智能化供应链,去年营收超过千亿元,成为亚太地区大宗商品现代供应链管理的领军企业。从现代化供应链到新一代显示面板,从新能源汽车到5G,广东现代产业体系日趋优化。去年,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到52.9%,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52%。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面开放。在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嘉腾公司的两款移动机器人引起欧美客户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yfyl/11175.html
- 上一篇文章: 产业振兴惠农户立体帮扶助脱贫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