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

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大暑》

左河水

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两厌是蝇蚊。

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

随着小暑过去,我们迎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大暑。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大暑正处于“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江淮、江南、华北平原等多地都将遭遇高温“烤验”。

除此之外,大暑也意味着极端天气将会“常回来看看”。此时农作物生长较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禾到大暑日夜黄”“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对于农民来说,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田间管理,都是极为重要的工作,一个也不能耽搁。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二候土润溽暑。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三候大雨时行。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而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气温也逐渐下降,也正好对应了“物极必反”的规律,大暑的炎热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大暑民俗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人们为了解暑降温,总会有些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各地又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呢?

浙江——送“大暑船”

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内载各种祭品,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最终被渔船拉出渔港,在大海上点燃,以此感恩大海的恩赐。

福建、山东——补元气

在大暑节当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米糟是将白米曲拌入米饭使其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时将其划成块加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大暑时,亲友之间还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而山东地区,尤其是枣庄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入伏时麦收结束,人们为了享受短暂的农闲时期而煮羊肉汤食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方民俗。

广东——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台湾——吃凤梨

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江西——饮伏茶

暑热入伏后,人们还有一个消暑的习俗,叫做“饮伏茶”。这一习俗在江西一带较为多见,人们在大暑天里有喝擂茶的习惯,许多人还会用晾晒好的乌梅干制作乌梅茶来饮用。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李静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yfyl/11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