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大暑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节气一般在“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而今年的大暑正是中伏开始的第一天,“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此时夏季过热易中暑,贪凉又会引起风寒感冒,小心养生因此就格外重要。

7月22日

大暑·中伏:六月廿九

丁酉[鸡]年

丁未月

庚戌日

周六

第29周

一、节气养生

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也是全年温度最高的一段时光。四下里骄阳似火,却也常见突如其来的雷阵雨。过热易中暑,贪凉又会引起风寒感冒。冰品和冷饮就不能多吃,最合时宜的应该是食用些滋味清淡却营养丰富的豆类和瓜果,可以帮助多多补充水分、盐分和维生素。大暑之后,天气便慢慢向秋天过渡,所以还要适时调整好身体状态。

养生建议

此时养生推崇睡好“子午觉”。

子午觉是指在子时和午时入睡,子时是从23时到次日凌晨1时,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子时之前入睡有利于养阴;午时是从11时到13时。大暑时节正值盛夏,是一年里白昼最长的季节。大暑时节的午时则为一天中阳气最盛之时。白天过长的工作时间可能会导致困乏和效率低下,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午时之间小睡一刻钟至半小时,或闭目养神,能有效地缓解身心疲劳状态,改善下午工作效率。

二、节气饮食

因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气,因此宜食粥来滋补身体。

大暑节气有“大暑老鸭胜补药”之说,鸭肉是所有肉类中最适合夏季食用的。鸭肉肉性微凉,具有补阴虚的作用。老鸭更珍贵,产蛋一年以上的老鸭,佐以火腿、笋干煨汤,最后下娃娃菜吸味,清鲜滋补,是从前大户人家的吃法。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特别适合体内有热的人食用,如低烧、虚弱、食少、大便干燥等病症。

节气食物

香蕉、苦瓜、冬瓜、鸭子、毛豆、黄豆、豆腐。

蔬菜当中宜食毛豆。夏季人体易出汗,汗液会带走一部分钾,容易使人犯困、疲乏、食欲不振。毛豆中钾含量很高,夏天常吃可帮助弥补因出汗过多而导致的钾流失,从而缓解疲乏无力和食欲下降。此外毛豆含丰富膳食纤维,则可预防和缓解儿童便秘。水果中宜食用香蕉,其果肉含钾量很高,能很好的补充夏季大量出汗丢失的钾元素,缓解中暑和疰夏的系列症状。

汉族有“晒伏姜,烧伏香”的习俗,民间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夏季细菌生长繁殖异常活跃,容易污染食物而引起急性肠胃炎,可以适当吃些生姜或用干姜加茶沸水冲泡后饮之,能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夏日如因贪凉而感受风寒,引起伤风感冒的话,此时就可以喝点姜糖水,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

风俗食物——米糟

在大暑节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

民间说是吃米糟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节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也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仙草又名凉粉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风俗小食

长夏补肾

黄帝内经中长夏五行属土(土属脾胃),土克水(水属肾、膀胱)这个季节肾是受克状态,也就是最虚弱的状态,所以这个季节补养肾气是重中之重,用肾宝帖贴于神阙穴(肚脐)和命门穴(腰部)起到温补肾阳、扶正固本的效果,内病外治,不伤脾胃,标本兼治,男女可用。

为什么要贴神阙穴和命门穴?

神阙穴(肚脐)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

神阙为任脉上的阴穴,命门穴(腰部)为督脉上的阳穴,肾宝帖贴于二穴前后相连,脐通百脉,可调阴阳和合,补气血,温脾肾,行强壮,培补元气,男女可用。

神阙、命门二穴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人们通过保健,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复先天真息能。

人体一旦启动胎息功能,就犹如给人体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应站,人体的百脉气血就随时得以自动调节,人体也就健康无病,青春不老。

肾宝贴

更多产品详细内容

长按扫码即可看见

盛世泰康

sthank.







































有什么好方法治疗白癜风
中药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yfyl/1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