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得了肾综勿忘补钙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ojian/yuhoubaojian/m/33858.html

近期,高温预警和暴雨预警同时发布,全国多地都开启了“下开水”模式。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

大暑是第12个节气,大暑的到来意味着一年已经过半,它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而三伏天的中伏阶段,一般也在大暑时间内。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意思是大暑的天气比小暑更加炎热难耐,故名曰大暑。

古人对大暑的燥热,深有感触。《山海经》中就曾记载:“寿麻正立无景,疾呼无响。爰有大暑,不可以往”来感叹大暑的燥热。

意思大概为,烈日在头顶疯狂照射,以至于自身的影子都看不到了,连大声喊叫的声音,也都无法听见。形容大暑的炎热,令人窒息。

古人认为,大暑期间可将物候分为三候,即:“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和“大雨时行”。

一候“腐草为萤”,是指萤火虫此前在枯草之上产卵,大暑节气一到便能孵化而出。故大暑节气过后,多见萤火虫的出现。

二候“土润溽暑”,是指整个天气环境的变化,在酷热高温的同时,也变得更潮湿,更令人难受。

三候“大雨时行”,大暑过后降水概率上升,会不时有大雨出现,雷阵雨也会增加。

南方很多地区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由于它具有神奇的药用功效,被誉为“仙草”。

将仙草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也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在大暑节气当天,人们有吃荔枝、羊肉的习俗,叫做“过大暑”。亲友之间也常以荔枝、羊肉为礼品互赠。

从古至今,民间都有大暑期间“饮伏茶”的习俗。伏茶,就是三伏天喝的茶,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组成,饮之有清热祛暑的作用。

大暑时节正是荷花盛开之时,人们常会结伴而行,临水赏荷,在将美景尽收眼底的同时,也能愉悦身心,避暑乘凉。

盛夏酷暑难耐,气候炎热,人们往往会精神不宁、乏力疲倦,正是因为大暑时节心火当令。

中医自古就有“吃苦度夏”之说。大暑时节心火最盛,人多因心火过旺而浮躁倦怠,摄入苦味食材可调夏季之阳热、入心经,进而降泄心火、清暑热,心火去则神自安。

而且,由于大暑时节湿热较重,容易发生味觉减退、消化不良、食欲低下等问题,此时食用苦味食物可以增加脾胃的消化能力,增进食欲。

夏天心火旺,情志调节也很重要。情志调节首先要从静心做起,只有清心寡欲,才不会伤及心脏。

苦瓜

在诸多苦味中,首推苦瓜。苦瓜不但是一种蔬菜,也是一味良药。中医认为,苦瓜有清邪解热,养心明目,益气壮阳之功。

苦菜

苦菜是我国人民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在《诗经》中有“采茶薪樗,食我农夫”记载。

中医学认为,苦菜性寒,能清热解暑,安心补气,还可以解毒明目,实在是暑季养生清热的佳品。

莴苣

莴苣,又叫莴笋。宋代陶谷《清异录》有云:“呙国使者来汉,隋人求得菜种,酬之甚厚”。

生吃莴苣可养五脏,通利气舒筋,坚筋骨,明眼目,利水消食。值得一提的是,莴苣叶营养价值极高,不可随手丢弃,可以焯水后凉拌食用。

注:苦味食物性质多寒凉,具有清热泻火、去燥除湿等作用,但其属于清火泻火类食物,对脾胃多有损害,不建议体质虚弱者食用。

如老人和小孩的脾胃多虚弱,不适宜食用苦味食物。脾胃虚寒者也不宜食用苦寒食物,否则容易加重病情。

摄入苦味食物一定要适量。食用过重的苦味或过量进食苦味食物,就容易因为寒凉过大伤脾胃,引起胃部不适、恶心、呕吐或腹泻等副作用,所以吃苦味食物要适量。

此外,中医认为:苦属阴,骨也属阴,气通则入,所以苦走骨,骨得苦则阴更盛,表现为骨重而行动不便。因此,骨病也不宜过量食苦。

▼▼▼

▼▼

往期回顾

分享更多中国医药观念

了解世界中医资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yfyl/5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