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26/5959473.html
新华社天津7月20日消息,“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7月22日16时37分迎来“大暑”节气。“大暑”即大热,此时节热浪滚滚,酷暑难熬。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每年阳历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度时“大暑”开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今年的7月22日至8月6日为“大暑”节气,正值“三伏”里的“初伏”和“中伏”。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一个节气,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酷热多雨、高温潮湿是此时节的天气特点,“桑拿天”几乎成为常态。

大暑年大暑时间7月22日16:37:17农历庚子年(鼠年)年六月初二星期三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二个节气,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大暑物候古代,人们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腐草为萤丨一候,腐草为萤。盛夏时节的萤火虫,因产卵于枯草上,孵化以后从枯草中飞出,被古人误会为是腐草变成的。土润溽暑丨二候,土润溽暑。大暑时节,天气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大地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大雨时行丨三候,大雨时行。自入伏以来,风雷暴雨时而大作,大暑时节更加肆掠,然而到大暑后期,每一场雷雨之后,大地的燥热似乎都会悄然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大暑习俗吃凉:荔枝凤梨烧仙草大暑的民俗主要体现在吃的方面,如吃凉性食物消暑。如广东很多地方都流传着一句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所谓“吃仙草”中的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具有神奇的消暑功效,所以被誉为“仙草”。烧仙草有冷、热两种吃法。烧仙草也是台湾的名小吃之一,当地在大暑还有吃凤梨的习俗,因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有败火的作用,再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则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喝热:喝羊肉汤晒伏姜不光吃凉,有些地方的人们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比如,湘中、湘北素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在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山东不少地区的民众,比如枣庄,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又叫吃伏羊。   有一种食材,得从大暑一直晒到出伏——晒伏姜。大暑期间,在湖南的长沙、株洲、湘潭地区,房顶、露台、前坪,经常可以看到一块块的老姜在享受“日光浴”。有人说,这三伏天里的恩物,在三九严寒中给人带去了温暖。晒伏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冬病夏治的一种表现。酷暑难当:健康养生保平安过好大暑,一年身体健康无病痛!

吃2酸,消暑又降火

吃酸,也就是吃酸味食物。

具体来说,夏天吃酸有这些好处——

敛汗祛湿:夏天出汗多,湿气也重,适当吃点酸有助于敛汗祛湿。

开胃生津:天气热,大家往往胃口都不太好,而酸味食物能够促进唾液分泌,能够增进食欲。

降肝火:肝火大就是阴不制阳,也就是水少了,火多了,比如嘴上起泡了,脸上起痘了等。为了让火灭下去,就得加水,而酸是补肝阴的,这样就能使阴阳平衡。

酸味食物很多,给大家推荐两种——

①山楂

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入脾胃肝经,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的作用。

夏季食谱推荐:番茄山楂汤

食材:山楂15克、番茄克、葱、姜、食用油、食盐少许。

做法:山楂去核切片、番茄切薄片、姜切片、葱切段待用;油烧热,加姜、葱爆香,放入番茄、山楂及清水,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30分钟,加食盐调味即可。

营养点评:该汤对预防消化不良,改善胃肠功能也很有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吃了山楂有诱发流产的风险,最好不要吃山楂;患胃病的人也不适合多吃。

②酸梅

喝上一碗酸梅汤,止渴生津、消暑又降火。

尤其是那些昏昏沉沉,浑身黏腻,吃啥都不香的人,这时候特别适合来一碗酸梅汤。

酸梅汤的做法也很简单:取梅子、山楂、甘草、陈皮,入锅煮半小时左右,试试味道,酌量放入冰糖,煮10分钟左右即可。

喝2汤,清热利湿

有句俗话说得好,“大暑小暑,有米都懒得煮!”

确实,现在大家往往会感到湿热缠身、胃口不好、没啥精神。

而在中医理论中,脾属土,最怕湿,脾胃不和,则食欲不振,浑身黏腻不爽,不想吃,自然也不愿意费神烹煮。

解暑祛湿,正是当下的养生要义。

给大家推荐两碗时令汤,能够解决这些小毛病——

①冬瓜薏米汤

冬瓜性甘微寒,清热生津,加上同样清热利湿的薏米,是解暑祛湿的最好搭档。

再告诉大家一个煲汤小诀窍:冬瓜不必去皮,因冬瓜皮有利尿消肿之效。

②伏姜汤

把生姜切片,与红糖搅拌在一起,放入罐中,蒙上布,放在阳光底下暴晒。什么时候着凉腹痛了,挖一勺兑水喝,辛辣又发汗。

说完该做的事,接下来要提醒大家不该做的事——

3个禁忌,千万别犯

1、空调吹太久

现在天气炎热,很多人在空调房一待就是一整天,有人甚至根本没离开过。

但是,空调房待久了,问题也就来了——

空气干燥,皮肤变干、咽喉、眼睛都会跟着出现干涩不适;容易困乏,头晕目眩;鼻塞、流鼻涕......

而且,膝盖、颈椎等部位特别容易受冷风侵袭,容易引发关节疼痛。

建议:

在办公室,一定要保证每天足够时间开窗通风换气;

如果空调温度可以自行调控,那么最好不要低于26℃;

女性、年纪较大以及关节不适者对低温尤其敏感,建议搭配披肩以及膝盖覆盖毛巾,为关节保暖。

2、不注重防晒

在太阳下待久了,还不防晒,可不是变黑这么简单。

在接受紫外线照射时,皮肤作为身体的最大的保护屏障,可发生黑色素代谢紊乱、真皮纤维破坏、毛细血管扩张等变化。

这些变化会让你的皮肤晒后出现变黑、出现红斑、瘙痒、灼痛等症状,长期积累甚至可能导致皮肤癌或癌前病变。

建议:

户外活动尽量安排在清晨及傍晚,避免上午10点至下午2点间外出;

可以选择戴帽子、穿长袖衣服、涂防晒霜、戴墨镜等方式进行防晒。

3、吃太凉

天气热的时候,特别适合来点冰西瓜、冰冰凉凉的绿豆粥、雪糕......

但是,冷饮等食物吃多了,特别伤肠胃!

建议:

尽量少吃,一周吃个一两次解解馋就好了;

冷饮最好不要从冰箱里一拿出来就直接喝,放在外面晾一晾,等没有那么冰的时候再喝;

刚吃饱或肚子饿的时候,不要吃冷饮,以免加重对肠胃的负担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yfyl/6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