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7.22大暑

大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到达时间通常在公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俗话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后十五日左右就是大暑,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就是“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正所谓“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

大暑属长夏之时,长夏除气温炎热之外,还是多雨的季节,其气候的表现特点是以潮湿闷热为主,故有长夏主湿之说,五脏与脾相对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1.使华英成秀

华英成秀原指草木开花荣美之貌,在这里形容人绽开美好的笑容意指在夏季养生应该注重保持一个轻松喜乐的心情。所以养生者在夏季应常常喜乐,以求顺心宁意。

2.夜卧早起

夏季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夏季养生者的休息时间也应随着日落的推迟而推迟,同时适当的午睡以养心。

3.使志无怒

夏季天气炎热,人易动怒,夏季养生的关键是使人“无怒”,保持平和心态和愉悦心情,有利于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缓新陈代谢、减轻燥热感。

4.使气得泄

夏季心气旺盛有余,应及时疏导通泄,不然易致郁闷,使人多烦躁,不利摄养。

5.脾主长夏

“长夏”的特点则是以“湿热”为主,脾喜燥恶湿,因此长夏养生有“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之说,意指多食苦味,以燥湿。

三伏贴

三伏贴的基本思想为“冬病夏治”,在三伏天,人们的肺脏气血通畅,药物容易深达脏腑,利用阳气最盛的夏季,配合外用温热的药物,祛除体内寒邪、调整脏腑气血的目的。因此在使用三伏贴的同时,要注意远离空调,饮食注意少吃冷饮,以免影响药效。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就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绿豆粥

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中医认为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祛痘的作用。因此素体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绿豆粥。

酸梅汤

酸梅汤是老北京传统的消暑饮料,原料多为乌梅、山楂、陈皮、桂花、玫瑰茄、甘草、冰糖这几种材料。酸梅汤具有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等功效,为夏季一道独特的饮品。

西瓜

没有西瓜的夏天是不完整的,西瓜能降温去暑,种子含油,可作消遣食品,西瓜皮可作药用,学名为“西瓜翠衣”,性味甘凉,煎饮代茶,可治暑热烦渴、水肿、口舌生疮、中暑和秋冬因气候干燥引起的咽喉干痛、烦咳不止等疾病。

忌贪凉饮冷

天气炎热时人体出汗较多,毛孔处于开放状态,此时机体最易受外邪侵袭。“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冰凉粉冷粥饱腹”。贪食冷饮会伤及阳气,不利于夏季养生,虽味美但仍需节制。空调也不应温度过低,以防影响夏日阳长的特点。

大家学会了没有?

还记得地理课本里有一句话特别恐怖吗?

那就是——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忘了?没事,看图!

看到红彤彤的一片没?所以说——

天下大暑一般热!

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

是不是觉得你所在的城市

格外炎热(liangkuai)?

来跟小编分享吧~

参考文献

[1]王志华,李彦知,杨建宇.杨建宇二十四节气养生歌赏析(十四)——大暑养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4):96-97.

[2]冯磊.小暑大暑紧相连一抹乡愁一份安[J].中医健康养生,,(07):26-27.

[3]大暑养生吃什么好?[J].家禽科学,,(08):61

[4]常怡勇.大暑时节防中暑[N].21世纪药店,-07-22(B08)

[5]佚名.二十四节气之大暑,心静则自然凉[J].机电信息,,(22):86-87.

[6]宋晓明.二十四节气之大暑养生篇(2)[N].山西科技报,/07/21(B01).

编辑

爱杨笑笑

技术

朱雪莹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rybw/1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