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照片:太湖之南夏正浓,祝君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今日大暑

年7月22日

星期三

庚子鼠年六月初二

大暑,太阳到达黄经°,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二个节气,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暑,六月中,火气在下,骄阳在上,人如在蒸笼中,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大暑,夏天最热的时候来了。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荷塘夜色,萤火亮晚;蒲扇邀凉,凉食败火;掩扉思倦,卧席听蝉。这盛夏趣事,在暑天最热时,不意间带来无言的清凉诗意。正如大暑三候,赋予夏日别样的景致。大暑三候我国古人通过对大自然的长期观察,总结出如下规律: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由此一年二十四节气就划分为七十二候,每个节气三候,每一候对应一个物候现象。一候腐草为萤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便认为萤火虫是腐草所化。每当夜幕降临,暮色苍茫,萤火虫的小宫灯明明灭灭浅蓝色的夜溢进窗来,夏斟得太满。二候土润溽暑暑是热,溽是湿。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天气开始变得沉闷郁热,土地也变得湿气浓重,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湿热难耐,让人无所适从。三候大雨时行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在“七下八上"(7月下旬和8月上旬)期间,旱、涝、风灾交替登场。因湿气积聚而招致的大雨滂沱也以推枯拉朽之势将暑气逼退三分物极必反,大暑后天气也在雨中开始向立秋过渡。作为一个气温类节气,大暑期间是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的收获季节。炎热的大暑,日照强,雨水多,讲究怡情养心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在每年的节气里,忙里偷闲,在火热的夏季中,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取类比象,寄寓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大暑习俗饮伏茶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且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候煮茶,免费供给来往路人解渴。晒伏姜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烧伏香伏香,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一南一北,殊途而行:大暑节气的民俗主要体现在吃的方面,这一时期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湘东南地区则流行一句广东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一种是吃热性食物温养。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广东地区吃“仙草”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台湾地区吃凤梨民间百姓认为大暑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山东地区喝暑羊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大暑养生大暑时节,除了要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多喝水外,更要格外注意饮食调理。日盛三伏暑气熏热在三伏多吃苦味、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汤、冬瓜等,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如山药、大枣等,以增强体质。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大暑时节高温酷热,要预防中暑,晒伤,高温天气尽量不外出,不进行户外体育锻炼,或者从事体力劳动。此时人们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所以要注意开窗通风防暑气,保护好心神,确保精神饱满。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熔,人何怨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光,但大暑过后,夏将要结束,秋就要到来。空气里叫嚣着的热浪,窗外的愈发急促聒噪的蝉鸣声,都在热烈倔强地与夏天做着最后的告别。有佳期,人间底事长如许。夏季,一年最绚烂而耀眼的岁月;夏季,一年最热烈而张扬的时光。花开极妍,草木葱翠;瓜果丰盛,万物荣华。一切都是生命亮靓丽璀璨的模样。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闲处光阴易过,沉睡不知光阴之须臾,迷迷糊糊又一夏。大暑诗词大暑时节,天气炎热无比,在古时,诗人们是怎样度过这暑热的天气呢?在这几首诗中找答案吧!《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认为,只有古树参天、宁静清幽的深山古寺,才是消暑纳凉的理想去处。《销夏》唐?白居易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诗人认为,室内少放东西,心平气和坐于窗下,清风便会自然而来,凉爽也就由心而生了。《大热》宋?戴复古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熔,人何怨炎热。君看百谷秋,亦是暑中结。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此诗描写了盛夏的炎热,更衬托出农夫耕种的艰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大暑》宋?曾几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这炎热的天气什么时候过去,诗人也被热得受不了。只能靠看看书,吃吃冰过的瓜果消暑。即使天气这么炎热,我们还是要珍惜光阴呀!《夏日闲放》唐?白居易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天气太热,白居易不出门,也没有人上门拜访。他乐得自在,在席子上午睡。午饭吃的啥,一点鱼一点肉。夏天的衣服也不多就三五件纱衣。这样的生活,白居易非常知足,末尾他还说,和那些穷苦之人相比,自己的生活已经相当富贵了。《暮热游荷花池上》宋?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赏析:把盛夏的炎热与乘凉的快意写得意趣盎然,可以说是描写傍晚在荷花池畔纳凉的绝妙之作。在酷热炎炎的夏日,吟咏着古人留下的这些避暑诗句,如临其境,顿生丝丝凉意,夏日的暑气也仿佛随之而去。愿你如夏花,极尽明媚;愿你如夏风,极尽洒脱;愿你如夏雨,极尽酣畅;愿你如夏云,极尽清宁;愿你如夏蝉,极尽自由。夏正浓,祝君安!转载请注明出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rybw/8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