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雨如金
二十四节气 大暑雨如金 二零一七年七月二十二日,即丁酉年六月廿九,二十四节气之十二:大暑,太阳到达黄经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 气候特征与防范 “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二候土润溽暑 三候大雨时行 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 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溽是湿,湿气浓重,蒸郁而令人难耐。大暑开始,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因湿气积聚而大雨滂沱。大暑阶段时常会出现大的雷雨,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景象 烈日骄阳 红霞满天 清风不来,烈日不暮 日盛三伏暑气熏 荷花愁热 滴雨如金 惬意品茶 轻罗小扇扑流萤 黄桃上市 柿子满筐 西瓜熟透 倒影婆娑,一帘幽梦 习俗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来看看这节气阶段的习俗吧。 烧伏香: 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 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疾病。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 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 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喝暑羊: 鲁南地区有在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山东省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吃仙草: 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吃凤梨: 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节气诗词 大暑处在中伏里,全年温高数该期,炎炎夏日,来几首诗词降降温吧。 《销夏》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登殊亭作》 唐·元结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骤雨》 当代·钱钟书 大暑陵人酷吏尊,来苏失喜对翻盆。 雷嗔斗醒诸天梦,电笑登开八表昏。 忽噫雄风收雨脚,渐蜷雌霓接云根。 苍苍似为归舟地,试让前滩水涨痕。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图片来源于网络 顶图设计:丛丛妈妈 编辑:RT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xgpw/1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今日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日子,热得字
- 下一篇文章: 七月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