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大暑

DASHU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间,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大暑期间,汉族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大暑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

节气习俗

一、吃荔枝

在大暑节那天福建莆田人家有吃荔枝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

二、喝伏茶

伏茶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三、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四、晒伏姜

伏姜源自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五、烧伏香

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

六、贴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在夏天农历的头伏日期贴在后背一些特定部位上,可以治疗预防冬天发作的某些疾病。

七、赏荷采莲

大暑所在的六月也称"荷月",此月多有赏荷的习俗。

八、过半年节

在台湾地区,六月十五日有过“半年节”的民俗传统,由于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

节气养生

大暑喝粥要以补气清暑、健脾养胃为原则,尽量吃得清淡些,瓜果蔬菜都可以放心食用,比如豆芽、黄瓜、冬瓜、番茄、西瓜、绿豆、百合等。另外,赤小豆、薏米、南瓜等食物具有很好的健脾养胃效果,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等也有助于清热消暑。无论何种功效的粥品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适宜的。

每到西瓜上市的季节,很多人在享受过清甜的瓜瓤之后,习惯把瓜皮扔掉,其实,西瓜皮可是个好东西,中医称之为“西瓜翠衣”,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良药。日常生活中,只要稍加烹制,就可以成为餐桌上清鲜爽口的一味佳肴,味道也非常特别。

夏天是苦瓜收获的季节,用之熬粥可清热消暑、养血益气、补肾健脾、滋肝明目,还有一定的抗病毒能力和防癌功效。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苦瓜中的苦瓜素还有一定的辅助性保健作用。不过苦瓜性凉,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推荐食谱:

绿豆南瓜汤

原料:绿豆30克,南瓜克。

制作:南瓜去皮、洗净,切成小丁;绿豆用水洗净;将绿豆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大火烧开,小火煮30分钟左右,至绿豆开花时,放入南瓜丁,用中火烧煮20分钟左右,煮至汤稠浓即可。

功效:清热解暑、益气生津、利尿。

罗汉果冬瓜煲排骨汤

原料:罗汉果三分之一个,冬瓜克,排骨克、胡萝卜半根、桂圆肉6粒、姜2片、水8碗(3-4人份)。

制作:排骨洗净切块,水捞起冲净;冬瓜去皮洗净切块;胡萝卜去皮切块;罗汉果洗净稍掰碎;桂圆肉洗净;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钟,转小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健脾开胃、润肠通便。

节气诗词

《大暑》曾几

赤日几时过,

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

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

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

那更惜分阴。

上蒸下煮的日子里,耳边吹过的风都是热乎乎的。大热天里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抱着凉凉的西瓜吃一肚子,翠绿的瓜皮,艳红的瓜瓤,光是看上去,就让人感到凉快。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根治方法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xgpw/3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