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

烈日炎炎,浓情七月

大暑:

二十四节气之一,指的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丙;太阳黄经为°;公历7月22—24日交节,其中,“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为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等等。

大暑形成原因:

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我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同时这个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每年7月下旬(约大暑节气后),副热带季风雨带移至我国北方的华北—东北,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称“七下八上”)是我国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的雨季;而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洋遥远,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干旱地区,因此,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节气风俗: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再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则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

饮伏茶:

从古至今,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饮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烧伏香:

烧伏香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冶多种顽疾,还有一说百姓在伏天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

晒伏姜:

三伏天时,人们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

大暑农谚:

“禾到大暑日夜黄。”

“大暑大暑,不熟也熟。”

“不热不冷,不成年景。”

节气歌:

立春雨水渐,惊蛰虫不眠,

春分近清明,采茶谷雨前;

立夏小满足,芒种大开镰,

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

立秋处暑去,白露南飞雁,

秋分寒露至,霜降红叶染;

立冬小雪飘,大雪兆丰年,

冬至数九日,小寒又大寒。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杨臣

图文校对:曹春璇

审核:郑卓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xgpw/5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