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乡村农忙的场景是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勤劳的农民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当我回过头的想象那种场面的时候,都是满满的乐趣。

在八九十年代的记忆永远都是那么清晰,每年开春,在南方每家每户都养有自家的黄牛或大水牛,大家基本上都是统一那两三天赶着自家的牛在农田里耕耘翻新土壤,一望无际的水田间都是大人们的吆喝声、鞭打牛背的驱赶声、春虫蛙鸣声,还有远山的布谷鸟叫声,一声声一阵阵像编织成一场大型的交响乐,优美而又动听,小孩子在大人的后面跟着捉那种放在锅里炒着吃很香的虫,(方言叫“兔狗”,前面长着两个大钳子一样的爪子,现在想着都流口水),所有种种让人忘却了流汗与忙碌的辛劳。

到了收成的季节,家家户户看谁家比谁家起得早,吃过早餐到田里收割,一直忙到烈日当空,有的带好中午饭,吃完了继续开工。山上有野果子就爬上去摘点来大家一起分享,偶尔还会有路过卖豆腐花、凉粉草的三轮车经过,喝上一碗那可真是堪比天上的琼浆玉露,所以吃苦耐劳一直是中国人象征性的标签。

不过现在基本看不到这些画面了,翻地有铁牛,一个早上可以翻打一亩多,抛秧更是三下五除二,收割的时候有收割机,花点钱用不着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家老小在烈日下蒸烤。一切都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为主,虽然没以前那么辛苦了。但是以前那纯朴的乡村画面也只能留在脑海里了。

作者B:

春天来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这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早以烂熟于心,因为只有遵循自然规律,你种下的希望才能在收获的季节使你幸福满满!今年疫情期间,我老家的地我妈说今年打算种点花生,我带着我家三个小神兽准备让他们体验一把农村农忙时的生活,让他们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品质,小女儿表现得很兴奋,这不,天刚亮就从被子的钻岀来就开始要抢公鸡打鸣的饭碗了!起床了,干活了!全家都被她叫醒了,吃过早饭,就开始干活了,通过一上午的劳作,掫草,松地,平整,打眼,播种,施底肥,一切都在井井有条的进行者,我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总算是大功告成。最后完工了我叫小女儿回去了,她硬是不肯走,说爸爸我不回家,我要看着花生花芽长大了才回去,我说小傻瓜,你站在这看着花生苗会害羞的,不好意思岀来的,小女儿天真的说那怎么办呀?爸爸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们钻岀来见我吗?她姐姐说,你不是有魔法棒吗?明天你可以拿魔法棒来试一下!小女儿想了想说这个主意好,然后高高兴兴的回家了,晚上吃饭时,小女儿把饭碗里的饭吃得一颗都不剩,她奶奶问她,今天的小美女怎么表现这么棒呀?小女儿回答说,今天干活很累的,粒粒皆辛苦您都不知道吗?大家都开心的笑了,这就是农村生活,简单,随意,累并快乐者!

作者C:

农忙,对于每个老农民来说,是再熟悉,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农民怀着即期盼又厌倦的心情来对待每一次的农忙。心中即期盼着农忙,从自己的身体角度来说,又非常惧怕农忙!

为什么说农民从心中期盼着每一次的农忙呢?因为每一次的农忙,都代表着又一次的丰硕成果,是自己的辛勤耕耘而获得的回报!而从自己的身体角度来说,又非常厌倦每一次农忙的到来!农民每年都会经历着两次农忙时节,即夏收夏种和秋收秋种!

夏收夏种在我们华东地区,是以油菜和小麦为主的,在收割完油菜和小麦后,立刻又要耕地耙田,来准备插秧。

先说说收割油菜的过程,为了防止在收割过程中油菜荚子的炸裂脱落,农民们都会在零晨四点多钟剩着露水就开始收割,到上午十点前露水干了就收工。暴晒三四天后,剩着中午高温的时候,用人工脱粒!搞得满头满身都是黑灰!

收割小麦都是机械化作业了,但是由于收割小麦也是高温天气,而小麦的千粒比重又重,在肩担肩扛的时候,麦子又散热还沉,人体感觉极不舒服。

油菜小麦收割完毕,又要投入到紧张的插秧工作中去!脸朝黄土背朝天,插秧的人不是人,自己放屁自己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等等都是形容插秧之苦的!三天插下来,两条大腿的肌肉是又酸又痛,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地。这就是夏收夏种!等到彻底忙完了,农民就像经历了一场生死劫!

秋收秋种就更加的忙碌了!又要抢时间,农时不等人吗!又要同天斗,由于其时已是深秋,冷暖空气相互冲击,天气时常多变,稻子收割脱粒后,即要剩天晒稻谷,又要晾晒稻草,有时候夜里突然下雨,还要立刻去把稻草上堆,等稻谷的一切事情忙完后,又要抢着农时播种冬小麦和油菜。

这就是农村所谓的双抢!即要抢收又要抢种。这就是乡村农民农忙的真实场景!

你家乡的农忙是怎么过的呢?不妨在下面交流交流!

飞凤在天

感谢支持,祝愿幸福平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xgpw/5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