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大暑来临,赣榆一年中最热的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7月23日,带来滚滚热浪的大暑节气正式登场。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间,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晴朗时,经常骄阳似火,酷热难耐;阴雨时,则闷得让人难以喘气。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前后,热死泥鳅”“大暑到,暑气到”等谚语。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 大暑养生要点 1.“冬病夏治”正当时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医院“冬病夏治”尤为火爆,一些慢性支气管炎、腹泻、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等,都可以利用这段日子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要慎用冬病夏治药物穴位敷贴;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孕妇禁用冬病夏治药物穴位敷贴。 治疗期间,要根据夏季的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慎用辛燥之品,如花椒、肉桂、大茴香、小茴香、狗肉、荔枝等;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慎食肥甘滋腻之物;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2.消暑切莫动“肝火”另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 专家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3.桑拿天健身宜散步大暑时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热,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热,很容易中暑。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里。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的活动。 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年轻人,因此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 4.大暑时节需防中暑大暑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气候闷热,人易产生头晕、恶心、冒虚汗等症状,这样就可能是中暑了。 预防中暑在饮食上,要以清淡为宜,多食绿豆汤、苦瓜、冬瓜汤等清火润肺的食物;尽量不要在白天高温时外出,若在白天出门最好打伞、戴帽子;室温要适宜,不要贪凉快,长期躲在空调房内吹冷风;要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在衣料的选择上以棉、麻、丝为首选;可随身准备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以备不时之需。 若发生了中暑情况,要尽快离开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并适量饮用含盐分的饮料。若出现血压降低、虚脱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5.煎藿香时间不宜长正确的饮食可以帮助人体抵御暑湿的侵袭,可以多吃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可以用来熬粥或煮汤。如果已经感觉到头晕,也可以用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来煮汤或熬粥,也可以选择藿香叶。 新鲜藿香叶的主要功效是芳香化浊、祛暑解表;薄荷的主要功效是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舒肝泻热。夏季以湿热为主,服用藿香鲜叶保健是可行的,但要注意不能过度,也不能把这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而且,藿香和薄荷均不宜久煎,以藿香为例,煮的时间长了其芳香之气会消失,就起不到原有的效果了,因此最好最后放。 6.大暑护肤小心防晒酷暑中,紫外线无处不在,一不小心肌肤就会受到伤害。若想防晒,中午前后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即使外出,也应做好双重保护,既要涂防晒霜又要撑遮阳伞。防晒霜的使用也有讲究,要根据需要选择好防晒指数,防晒霜应在出门前10-30分钟内涂抹,涂抹要均匀不要涂得太厚。 对“潮人”来讲太阳眼镜可是夏季必备单品,眼周的皮肤本来就很脆弱,一副好的太阳镜不但戴起来时髦漂亮,更可以保护眼睛不被阳光晒出细纹斑点。 另外,一些蔬果、水果选择好了也能帮助我们抵抗阳光的辐射,例如,西红柿,土豆,胡萝卜等。 大暑民间习俗 吃凉:荔枝凤梨烧仙草 如广东很多地方都流传着一句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所谓“吃仙草”中的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药食两用植物资源。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苓膏,是一种消暑的甜品。由于其具有神奇的消暑功效,所以被誉为“仙草”。 烧仙草也是台湾的名小吃之一,当地在大暑还有吃凤梨的习俗,因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有败火的作用,再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喝热:馍馍就着羊肉汤 不光吃凉,有些地方的人们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比如,湘中、湘北素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在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山东不少地区的民众,比如枣庄,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又叫吃伏羊。 枣庄吃伏羊的习惯,与当地的农事、气候有关。枣庄是有名的麦产区。入伏之时,正值麦收结束,新面上市,是一个短暂的农闲期。这个时候,夏收忙过,人已疲惫,该休息休息,享受享受了。农村有什么好吃的?也就是吃个新麦馍馍。狠狠心,杀只羊,不舍得光自己吃,还得把嫁出去的闺女接回来,带着孩子回娘家,吃新馍,喝羊肉汤。就这样,吃伏羊便成了一方民俗。 有营养学家对大暑吃羊肉进行过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有益健康。 晒姜:暑热晒出好食材 大暑有着一年中最热烈的阳光,让人避之不及。这样极致的酷热,也催生出水分蒸发后的美味。晒豆角、晒辣椒、晒咸菜……这些食材只要天气好,晒上一两天就行了。但有一种食材,得从大暑一直晒到出伏——晒伏姜。 大暑期间,在湖南的长沙、株洲、湘潭地区,房顶、露台、前坪,经常可以看到一块块的老姜在享受“日光浴”。 对于生活在农村里的人来说,传统的晒伏姜,就是把姜往瓦屋顶上一丢,掉到瓦槽里,也就了事了。不过,现在即便在农村,瓦屋也越来越少,这时老姜就只能放在能沥水的各种簸箕中,或者用棉线穿成一串,吊在屋檐下。在此之后,任凭风吹日晒、雨淋露湿,一直到末伏的最后一天。 生姜性暖,被暑热暴晒之后变成大热的食材,正好可以给着凉的人救救急。一块伏姜吃下去,暖胃、发汗,捂着被子睡到天亮,一场可能即将来临的感冒就这样避免了。有人说,这三伏天里的恩物,在三九严寒中给人带去了温暖。晒伏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冬病夏治的一种表现。 大暑食谱推荐 炝拌什锦:[配料]豆腐1块,嫩豆角50克,西红柿50克,木耳15克,香油、植物油、精盐、味精葱末各适量。 [做法]将豆腐、豆角、西红柿、木耳均切成丁。锅内加水烧开,将豆腐、豆角、西红柿、木耳分别焯透(西红柿略烫即可),捞出淋干水分,装盘备用。炒锅烧热,入植物油,把花椒下锅,炝出香味,再将葱末、盐、西红柿、味精同入锅内,搅拌均匀,倒在烫过的豆腐、豆角、木耳上,淋上香油搅匀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健脾清暑,解毒化湿。 鱼头豆腐汤:[配料]鱼头克,鱼尾克,豆腐克,香油、植物油、葱、姜、香菜、精盐各适量。 [做法]鱼头去腮洗净,从中间劈开,用厨房纸擦干表面水分。粉丝清水泡软,换掉脏水。豆腐切成1cm厚大块,葱姜切丝备用。炒锅置火上,放入油,烧至5成热,加入葱段和姜片爆香。放入鱼头煎至两面略微焦黄,加入没过鱼头的清水,大火烧开。加入适量料酒,继续大火煮5分钟至酒气挥发。盖锅盖炖煮10分钟,放入豆腐、粉丝炖煮6分钟,调入盐、胡椒粉。出锅撒上香菜、香油即可。 [功效]清热润燥、生津解毒、降血脂 苦瓜菊花粥:[配料]苦瓜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克。 [做法]将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备用。粳米洗净,菊花漂洗,二者同入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置于武火上煮,待水煮沸后,将苦瓜、冰糖放入锅中,改用文火继续煮至米开花时即可。 [功效]清利暑热,止痢解毒。适用于中暑烦渴、痢疾等症。 荷叶山楂茶:[配料]鲜荷叶1张(干品10克),山楂15克,薏苡仁10克,陈皮5克。 [做法]将荷叶洗净,与山楂、薏苡仁、陈皮一起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10分钟即成。代茶,频频饮用。 [功效]清热化湿消暑,健脾开胃的功效。 掌上赣榆 您指尖上的大美福城 ?掌上赣榆定期推送商家打折,微电影,微活动,优惠信息等诸多优质内容,专业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重庆治疗白癜风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yfyl/2454.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暑至,解锁消暑新姿势
- 下一篇文章: 大暑来了,养生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