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入中伏,大连银该怎么过
今天,大暑至。 同时,今天也是夏至后第四个庚日,所以,今天入中伏。 每逢农历的节日、节气,中国人都有不少讲究。那大暑+中伏,咱们大连银该怎么过呢? 总的来说,大暑节气,我国南北方的民俗有两大截然不同的流派:“吃凉”、“喝热”。 总的来说,大暑节气,我国南北方的民俗有两大截然不同的流派:“吃凉”、“喝热”。 吃凉跟大连人没什么关系,那是南方的规矩。粤东南地区有“六月大暑吃仙草,活神仙不会老”。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一种消暑甜品。这东西大连现在也有的卖,乐活君一直弄不明白仙草和龟苓膏有什么区别。 而台湾则有大暑吃凤梨的习俗,人们认为这时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象征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这也是“吃凉”的一种形式。 喝热就跟我们有直接的渊源了。在很多大连人的祖籍,山东,大暑节气要“喝暑羊”,俗称“吃伏羊”,蒸新面、杀只羊,吃新馍、喝羊肉汤。这是因为过去人们认为大暑到来,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喝暑羊”是与天时相适应。古人这样形容伏天:“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也。”意思是一年中此时阳气最盛,但亢阴气已经悄悄地进村了,只是还没露形,包藏在阳气中间。所以说,在这样的天气里还是要适当地滋补一下。 今天还是中伏,中伏的讲究应该很多人都知道:“头伏饺子二伏面”,据说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面,应该是新麦磨面做的热汤面,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 南方吃凉,目的是去火。 北方喝热,目的是温补。 所以呢,在今天, 吃面喝羊汤,发一身汗,稍微补一补,应该是最正宗的大连过法。 医院内科专家组提示: 大暑应该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 1、中暑中暑是大暑天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人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失去平衡,肌体大量蓄热,水盐代谢紊乱。轻度中暑,多喝含盐的清凉饮料,若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服用解暑药;重症中暑患者,应抬到阴凉处边就地抢救边医院。 预防:在烈日下做好防晒工作;保证充足的睡眠;多洗温水澡帮助体温散发;多吃蔬菜瓜果,适量饮用盐开水、绿豆汤、酸梅汤等清凉饮料。 2、脾胃病 儿童和老人要防脾胃病。到了大暑,天气炎热,儿童和老人吃冷饮、喝凉茶非常普遍。但过食冷饮,其胃肠道经常被饮料占满,会使胃肠道内温度骤然下降,局部血液循环减慢,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胃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过食冷饮还会使胃酸、胃蛋白酶、小肠淀粉酶和脂肪酶等物质的分泌减少,进而影响对食物的消化。 预防:每次吃冷饮不能太多,以一天喝1~2杯冷饮、吃1根冰棍为好,吃饭时不要喝冷饮。也可以家庭自制冷饮当饮料,如冰镇绿豆汤、冰粥等,这些饮料既卫生又有消暑降温的作用,对肠胃损伤也小。 3、热中风 由于室内与室外气温相差太大,若频繁出入房间,忽冷忽热使脑部血管反复舒缩。发生在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身上。 预防:适当地调整空调的温度,使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摄氏度;要注意补充水分,老年人要做到“不渴时也常喝水”;有过中风史的病人,其家属要时时注意病人症状,一般来说,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频频打哈欠等都是中风前的预兆,这些症状明显时,医院就诊,切不可视作一般的感冒或疲劳;防暑降温要适时适中,饮食结构要科学合理,“保驾”药物要有备无患。 4、热伤风 在酷暑难当的大暑,人体毛孔开放,汗出不断,阳气大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因此,伏天既要防“阳暑”,也要防“阴暑”。古人讲,“夏不欲穷凉”,过度贪凉可致“热伤风”,而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受寒后常使病情加重。伏天不可贪凉饮冷和贪凉露宿以及过吹穿堂风。 预防:预防“热伤风”,关键是避免受凉,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大汗淋漓时,不要立刻用凉水冲洗,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和饮食营养。电风扇不可开得过大、过猛或对人直吹,冷气调温不可过低,室内外温差不可过大,老年人不宜长时间生活在冷气环境中。夜晚睡眠时,应关上电风扇和冷气机,并盖好腹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医院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yfyl/2934.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暑习俗,各地大不同
- 下一篇文章: 大暑节气,你会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