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0/5833937.html

以前老是听别人说三伏三伏的,

到底什么是三伏呢?

“三伏”(DogDay),

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

其中“伏”为“土,

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

“伏”可称“长夏”,

是五行家对季节的另类安排,”。

春、夏、秋、冬四季

被五行家冠以木、火、土、金、水,

一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环。

但是由夏到秋则不然,

火克金,金不敢出来,

就要潜伏一段时间,

“潜伏”就是“伏”的本义。

秋天属“庚辛金”

所以“入伏”要从“庚日”开始。

温度最高,需要潜伏的时间要在夏至后二十天以后,

所以三伏是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结束。

而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我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大暑习俗

过大暑在大暑那天,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烧伏香烧伏香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冶多种顽疾。还有一说百姓在伏天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饮伏茶从古至今,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饮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晒伏姜三伏天时,人们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

斗蟋蟀大暑是蟋蟀最多的季节,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思考题:蟋蟀蛐蛐蝈蝈的区别?

吃仙草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吃凤梨大暑期间,台湾地区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凤梨虽然跟菠萝长得很像但是它真的不是菠萝,下图区别它俩儿。

喝暑羊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

不得不说,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大暑,六月中。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

月初为小,月中为大,

今则热气犹大也。”

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二候土润溽暑;

三候大雨时行。”

一候腐草为萤:

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

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

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

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

轻罗小扇扑流萤,

萤火虫在静夜里穿梭时,

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二候土润溽暑:

天气开始闷热,

土地也很潮湿

湿气浓重,

湿热令人难耐。

东汉刘熙的说:

“暑是煮,

火气在下,

骄阳在上,

熏蒸其中为湿热,

人如在蒸笼之中,

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

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时节,

因湿气积聚而时常大雨滂沱,

经常有大的雷雨

农谚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大暑不暑,五谷不鼓。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大暑大雨,百日见霜。

大暑小暑,淹死老鼠。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小暑吃黍,大暑吃谷。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注:即使家里有米,煮妇们也不愿意做饭,本身天气炎热,厨房里就更炎热了,再加上三伏天会影响人的食欲,人们在三伏天的胃口都不怎么好,吃不下东西,所以也就有了“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的说法。)

养生小贴士:

越是炎热的天气,越是要少食冷的东西,寒气随时可能侵入你的身体,还有无处不在的空调,坐公交车有空调,商场里有空调,室内外温差大,从炎热的室外走进室内的瞬间,寒气由毛孔直接进入身体,所以尽量少开空调,来自一个对空调过敏的人的心声

~心静自然凉~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1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yfyl/6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