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7月21日六月廿九

大暑

大暑简介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度。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中国劳动人民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品读大暑

《大暑赋》

  转眼已到大暑节气。“暑”字烈日当空,《说文解字》讲,暑就是热。建安七子中陈琳的《大暑赋》开头就是“土润溽而歊烝,时淟涊以溷浊”。热气蒸腾,滚烫而污浊的热风将一切都郁闷成红色。同为建安七子,王粲的《大暑赋》写出汗,“气呼吸以祛裾,汗雨下而沾裳,就清泉以自沃,犹淟涊而不凉。”汗如雨下,即使埋进清泉,污秽仍挥之不去。

  陈琳、王粲等人的暑气皆阴郁,独在曹植赋中,才能读到被骄阳晒透,白云亮到耀目的那种感觉,曹植与建安七子由此才构成气度上的区别。曹植说,日神羲和驾车,南宫朱鸟起舞,“晒扶桑之高炽,燎九日之重光”。大暑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赫其遂蒸”,赫是鲜亮之红,鲜亮而成显赫。曹植以“蛇蜕皮于灵窟,龙解角于皓天”强调暑气鼎沸——温风赫曦,草木低垂,山崩海沸,沙融砾烂,飞鱼断水,潜龟浮岸,农夫不再耕耘,织女不再机杼,“背暑者不群而齐迹,向荫者不会而成群”。

  “云屋重构,闲房肃清。寒泉涌流,玄木奋荣,积素冰于幽馆,气飞结而为霜。奏白雪于琴瑟,朔风感而增凉。”在这滚滚云山脚下有闲房一栋,被浓重的云影遮成幽静。寒泉汩汩,森林奋荣。幽深之中,室内素冰结为霜花,满屋回荡着清越的阳春白雪之曲。我想,这就是气度的作用——曹植越过了暑热,在大暑中看到的就只是清凉。

节选自《四季小品》/朱伟 著

《销暑》

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大暑》

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大暑习俗

喝暑羊

“喝暑羊”是流行在鲁中南和鲁西南地区的大暑习俗。其中,以单县羊汤最为闻名。伏暑的羊汤汤质优美、营养丰富,具有健腺益气、温补肾阳的良好功效。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来回顾一下小暑节气吧!

月7月7日六月十四

小暑

小暑简介

当太阳到达黄经°时为小暑。

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

品读小暑

《小暑·三伏》

  过了小暑,离三伏天也就不远了。伏的意思,首先是覆,自上而下地笼罩遮盖。以它解释三伏,可理解为暑气铺天盖地覆蔽,人如泡在热水中。唐代成书的《初学记》则认为,伏是何,是“金气伏藏之日”。这个何应是荷,是承受,金气乃秋气。这种解释是,秋气为避藏还在肆虐的炎气。伏藏是气象自然更替的反应,“伏”也就是金秋到来前,阴气被阳气强迫的结果——一个企求上升,一个疯狂下逼,才构成湿气蒸腾,闷热难耐。

  三伏之说起源应在西汉,但后人讨论的时候,多引用夏侯渊孙子夏侯湛的《大暑赋》:“三伏相仍,徂暑彤彤。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扶桑赩其增焚,天气晔其南升。尔乃土坟地坼,谷枯川竭。寒泉潜沸,冰井腾沫。洪液蒸于单簟兮,珠汗沾乎絺葛。温风翕其至兮,若洒汤于玉质。”三伏天正在延续,暑气燃烧,扶桑变成了大红色,徒增热量,大火照耀着南方的炎热升腾。土地隆起裂开,谷中流水枯竭,寒泉只在深井里腾起泡沫。汗流蒸于凉席,汗珠沾在细葛布衣服上;南风温顺而至,却若热汤洒在身上。

  古人说,三伏天蛰伏,须安心保肾。季夏脾旺肾微,腹中常冷,孙思邈说,“此时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纵意当风,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暴泄就是拉肚子。所以,尽管大热,也不宜吃冰冷之物,而要顺应蒸热,唯以发汗,以暑抵暑。

节选自《四季小品》/朱伟著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小暑六月节》

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个性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pzff/2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