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说

“六月中,大暑至”,晒伏姜,烧伏香,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虽然高温酷热,但阳气旺盛,也是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之时,古云“大暑至,万物具荣”,在充满生命力的温暖阳光照射下,动物们白日可能提不起精神,绿色植物却在悄然生长。

『大暑一候:腐草为萤』夏之夜,流光腐草出,星星点点的萤火飘然环绕,似丹鸟,似夜光,似宵烛。古时人们眼中,万物皆“化”,草腐化为萤火飞,仿若草木之梦行。

『大暑二候:土润溽暑』大暑过五日,天气最为闷热,南方空气濡湿,土地亦潮。无风的午后,乘凉最好。

『大暑三候:大雨时行』暴雨无常,上一秒晴空灿烂,下一秒大雨瓢泼的日子易渐作日常。大雨时行季,为夏之末。

长夏主脾,清心静气

大暑乃是季月,在中医学中,夏至到处暑为“长夏”,长夏属土主脾,可多食粥补益阴液,粥能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是大暑阴液损耗的最宜滋补之物。

燎沉香,消溽署。大暑之时,水面清圆,荷叶随风轻举,适宜清心静气,闲坐消暑。夏日午后,晴云碧空,虫躁鸟惊,偶有秋风,最是白日闲梦悠情时。

大暑最热

恰是冬病夏治时

今天恰好是“三伏天”之“中伏”,冬病夏治的三伏灸“中伏贴”也在火热的进行中。三伏灸是我国独有的养生保健疗法,适应天时,顺节气养生,广受追捧。

三伏灸最擅长的,是利用夏季三伏天阳气最旺之时,使用药物促人体阳气,以治疗冬季困扰人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等。

国医堂亦独创了儿童天灸和扶阳全身艾灸,值得体验。

大暑

来碗冰冰凉凉的烧仙草,清热消暑

南方有句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也就是凉粉草,而以此制成的烧仙草可谓消暑美食,不仅在外观、功效上与龟苓膏类似,还有更棒的口味。

大暑来碗冰冰凉凉的烧仙草,能将五脏六腑的闷热烦躁全清除干净,清凉爽口,还能健脾利胃。

仙草为拥有特殊香味的草类植物,养颜美容、可预防中暑。

芋头做成的一种食品,有开胃生津、预防便秘的作用。

花豆富含膳食纤维,可促进消化,预防便秘。

主要营养成分为铁,钙,维生素,果糖,主要食用功效是补血补气,防止冠心病。

枣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的功效,使你更加的年轻。

据传说,后羿在射日之后,西王母赐给了他一种可以成为仙人的药,但这种药被嫦娥吃掉,留下后羿在人间,他发动人们去寻找仙人药,搞得劳民伤财,离心离德,后来只得仰天长叹,心力交瘁而终。

死后,后羿的坟上长出一种草,这种草很快就被移植到各处培育。人们发现,这种草能降温解暑、清心除火,因此命名为“仙人草”。

原来,后羿饱受心火之苦,死后灵魂顿悟,洞察到生命必须仰仗一种能将酷热环境隔绝的清凉的养护。于是,他便化为仙人草,替世人消暑,以平息人们的愤怒。

?

长夏悠悠,时光徐徐

大暑时节,空气也充满了慵懒的气息

快趁着这金色的时光

找个阴凉的角落歇息

虫鸣音,鸟歌声,人吆喝

静静享受这静谧

微风里泛起轻舟

划入梦中

大暑加强篇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那么,在大暑时节该如何调养身体?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

一、精神调养

大暑时节,天气酷热,人们很容易进入心烦意乱、无精打采的状态。因此,要做好精神调养尤为重要,其中以“静心养生”为原则。所谓“心静自然凉”,是指避免遇事急躁,避免生气恼怒,可多想轻松愉快的人或事,也可多参加绘画、书法等静心的活动,可以达到安定神志、调养心气的作用。

二、起居调养

大暑时节,湿热交蒸,极易发生中暑。因此,大暑时节起居调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防暑。应该尽量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外出时应避开烈日时段,穿衣要宽松舒适、透气性好。同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在室内要注意通风,空调房间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不要超过10摄氏度,避免出汗后直对风扇或空调吹风,以免感冒。此外,大暑时气温高,比较炎热,人比较容易感到疲倦,所以,这时要注意睡好午觉,适当的睡午觉可以保持精力充沛。

三、运动调养

在天气炎热的大暑时节,宜少运动或选择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快步走、八段锦、太极拳等等,而且时间宜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避免在烈日照射下进行运动。此外应注意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在运动过后要补充水分,但应避免进食冷饮,否则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四、饮食调养

大暑时节,饮食应注意清淡、多样化,以清为补。食物选择上宜补气清暑、健脾养胃。多食营养丰富的果蔬和优质蛋白,并适当食用葱、姜、蒜、醋等,既防病杀菌,又健脾开胃。日常可多食用绿豆、黄瓜、豆芽、紫菜、赤小豆、薏米、南瓜等食物,同时也可配合药膳进行调理。

2

大暑养生食谱

①苦瓜皮蛋鲫鱼汤

材料:苦瓜1根,皮蛋2个,鲫鱼适量。

做法:将苦瓜洗净去籽,切块;皮蛋洗净去壳,切块;洗净宰好的鲫鱼,刮净腹内黑膜,沥干水分。锅热后放两汤匙油,将鲫鱼两面煎至微黄,倒入6碗水和姜片煮沸,调中火煲20分钟。然后放入苦瓜和皮蛋煮沸,约10分钟,起锅时放少许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解暑、明目解毒、健脾利水。

②苦瓜凉拌竹笋

材料:苦瓜两根,竹笋两根g,干荷叶5g。

做法:将苦瓜切片、竹笋切块,苦瓜放入锅内川烫,再将竹笋煮熟后捞起备用。将干的荷叶煮约20-30分钟后,过滤荷叶渣并取汁晾凉。把荷叶汁、醋、适量酱油、盐等一起混合搅拌成调味料,并淋在苦瓜和竹笋上即可。

功效:消脂、清热退火、解暑。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按照中医理论,季节和五行五脏是对应的,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所以“养心”是夏季养生关键点。中医所谓“养心”,并非完全与现代医学“心脏”概念相同,而是包括心脏在内“主神”的整个神经系统。“养心”除了能顺应中医理论夏季养生理念以外,也有非常明显的实际意义。因为在暑天,气温过高本来就容易使人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很可能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所以养心是防止情绪起伏,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

充足的睡眠

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热天睡好觉,胜吃西洋参”。睡眠好,心情好,有利于心神的宁静。所以应该在作息上符合当季需要,如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而相对不足的睡眠则可以用午休做适当补偿。

调节心情

暑天“养心”首先要做到让心静下来,清心寡欲、闭目养神都有利于“心”的养护。而听悠扬的音乐、看优美的图画,或钓鱼、打太极拳等缓慢运动,都有利于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放心大笑

笑是夏天养生的良药。“笑一笑,十年少”,不无道理。笑是精神愉悦的一种标志,夏季气候闷热,易使血压升高,心烦意乱,这时若能笑口常开,就能改善情绪,从而协调人体各脏器的功能。

饮食养生

金银花、金莲花、百合花泡茶

夏季天热容易出汗,尤其大暑时节达到一年最热的时候。而中医向来视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自然易消耗心脏阴液。清心茶:用金银花、金莲花、百合花这三种花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清心火、清热解毒的作用,是夏季非常简单且实用的养心茶。

金银花祛心火的效果非常好。

喝粥养生

喝粥养生是大暑时节比较好的选择,暑天喝粥不但可以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五谷杂粮粥:补肾健脾煮粥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随意搭配粗粮,以及药膳两用的食材,如祛湿的炒薏米、白扁豆、赤小豆、健脾的莲子、芡实,补肾的花生、黑豆、核桃等等。具有非常好的祛湿在强肾的作用,是不少老中医的养生法宝。

化痰祛湿去暑:荷叶薄荷粥

鲜荷叶1张,薄荷30克,粳米克。将荷叶洗净、切碎,薄荷洗净。两物加适量清水用中火煮后取汁,倒入粳米煮粥,然后加冰糖和薄荷,再煮五分钟即可食用。

食姜温里

大暑时节,阳盛于外,身体腠理开泄,体表温度高,身体内部反而虚弱。阳气外散,内阳不足,特别是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更容易腹泻。晚上睡觉要用毛毯盖好脐、腿、足,日常饮食要多食生姜以温里,不可贪食冷饮。如果想吃冰镇的东西,可以冷藏姜汁撞奶,生姜大枣汤这类性温的甜点、汤水。

大暑养生需降火气夏季本来就是一个火热的季节,尤其暑天更是达到一年中最“火”的的时候,所以清火显得尤为重要。夏天还必须注意补肾之水,以清过亢心火,这样才能水火相济,阴阳平衡。清外火

“外火”即是指自然界高热的气温。它可使皮肤松弛、多汗,引起日光性皮炎,亦可导致体温中枢的散热障碍,使温热蓄积而发生中暑。当气温达30—34度以上时,胃酸分泌会减少,胃肠蠕动会减慢,人的食欲下降。暑天要尽量避免烈日直接照射,外出或工作时戴好遮阳帽,必要时在皮肤上涂一层防晒护肤品,注意室内通风降温,以防“外火”内侵。

清内火

“内火”即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而出现的内热症。有心火、肺火、胃火、肝火、肾火。暑天重点是“心”火。夏天暑热,最易肾水不足,心火过亢,水火失济,而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头痛、腰酸软、大便秘结,舌尖痛,口腔炎等症。因此,夏天必须注意补肾之水,以清过亢的“心火”,这样才能水火相济,阴阳平衡。

大暑灸疗

中暑、肠道传染病

时间:7月22、23、24日

祛瘀排毒经络选取:[肺经、肾经]

手法操作流程:[肺经疏通8分钟、肾经疏通7分钟]

艾灸取穴:第一组[肺俞20分钟];第二组[肾俞20分钟];第三组[中脘、关元15分钟];第四组[天枢10分钟、涌泉10分钟];

原理:每年7月22日或24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暑,此时太阳到达黄经°。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就是非常热。相比小暑,此时已经很热了,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中医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等阳虚症,大暑时节是最佳的灸疗时机。治疗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的腧穴为主。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进修必读

※《黄帝内经》80集全(珍藏版)

※《中医小儿推拿手法》(44个手法)(珍藏版)

※《伤寒论》完整70集全(珍藏版)

※《中医推拿手法学》全43集(珍藏版)

※《中医诊断学》75集(全)

※曲黎敏《黄帝内经》52集(珍藏版)

※张秀勤《刮痧祛百病》全集珍藏版

中医艾灸医学

艾灸笔记

灸疗大全

点“阅读原文”看更多视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rybw/10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