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自大暑来真畏暑,到微凉处便知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高温酷热、雷暴频繁,雨量充沛,是万物狂长的时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插入视频:大暑) 年7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 新田园小学五(2)班的同学,为了迎接大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 查找资料,了解大暑 同学们搜集了大暑的资料,了解到: ●Q:大暑是什么时候? ●A: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丙;太阳黄经为°;公历7月22—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自古以来,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 ●Q:为什么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而不是夏至? ●A:因为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北——北回归线23.5°N,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高度角最大时期,虽然是太阳辐射最大期,但却不是气温最高时期。因为从太阳辐射到大气增温中间要经过两个环节,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温,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两个环节达到最大值都需要时间,所以大气最高温的出现要向后推迟。 通过搜集到的资料,同学们还设计了“大暑”手抄报呢! 02 何以解暑,唯有仙草 大暑节气在民俗的体现主要是吃。粤东南地区流传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有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 这实在是太美味了吧!! 在家长们的帮助下,班级大部分同学都在家中自制了清凉解暑、美味可口的烧仙草,还有同学创意无限,添加了自制的各种美味食材。 吴桐雨、欧阳旭、林锐、王慧琳、黄心妤、章茗哲、倪柯煜等同学还给大家拍摄了精致了制作过程。 (插入视频:吴桐雨) 03 凤仙染甲,鲜红透骨 民国樊增祥先生《浣溪沙》诗云:「商略眉图螺子绿,裹缄指甲凤仙红。」意思说的是这姑娘打算用螺子绿用来画眉图的纹样,用凤仙花来染指甲。也就有了一捻蔻丹红的意趣。 在这大暑节气,凤仙花开的季节,女孩们都会用凤仙花来染指甲。 班级里的女孩子们也学古时女孩的样子,体验了一把凤仙花染甲,不少家长也体验到了这一波回忆杀~ (插入视频:染指甲) 04 入伏粘知了 “入伏粘知了,立秋抓蚂蚱”。粘知了的习俗在我国的起源非常早。古代食物匮乏,有食虫的习俗,而且食用的品种很杂,捉知了也是为了吃。《庄子·达生》里有一则“佝偻者承蜩”的故事,《吕氏春秋·期贤》中也记载了一种在树下点篝火捉知了的方法。 班级中的男孩子趁着大暑,拿着自制的长竿,玩起来老一辈们的童年游戏——粘知了。 (插入视频:赵瑀) 05 冬病夏治 中国劳动人民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所谓“热在三伏”,这个“伏”有避匿之意,狗在炎热中只能老老实实地伸舌消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冬病夏治,是中医的养生保健法宝,是指一些冬季容易因感受寒冷而导致病情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采用适当的调治和补养的方法,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乃至根治为目的的一种反季节的自然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一颗明珠。冬病夏治之所以选在夏季,是因为这个季节气温升高、阳气旺盛,人体机能条达、经络通畅,正是扶正培本、滋养阳气、去除寒气的有利时机。此时予以积极调养,培本以扶助正气,使患者的阳气充实,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使“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或根治不发了。 (★扬帆起航放飞梦想★) ?end? 文字来源丨五二班 图片来源丨五二班 排版丨五二班 喜欢可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rybw/5989.html
- 上一篇文章: 知识角丨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
- 下一篇文章: 钢新十幼middot寒暑耕耘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