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将至,上蒸下煮
大暑 导语: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太阳位于黄经°。表示天气酷热,最炎热时期到来。这时气温最高,雷阵雨较多,在中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期间民间习俗饮伏茶大暑时节养生,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物质。由于天气炎热,人体的水分蒸发消耗过快,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平时可喝凉开水、绿豆水,也可多饮茶水,而炎热之际最宜饮伏茶来平复闷热心情,顺带补充矿物质,以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 注意:伏茶并非人人皆宜哦,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不同配方制成的伏茶适合不同的人群,所以喝伏茶要因人而异。特别是脾胃虚寒、湿热、体质较差的人,尤其要少喝或者慎喝伏茶,否则将有害无益。 晒伏姜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喝过伏姜后,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烧伏香伏香,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因此大暑期间百姓会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 大暑期间北方饮食习俗喝暑羊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营养学家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贴伏膘大暑来临前后是一年中最热、农作物生长最快、最关键的时期。既为酷热节令,在三伏天热人们很是注意饮食,在北方将之称为“贴伏膘” 方人的习俗是吃面条、饺子、鸡蛋等,北京俗语为“头伏饽饽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北京人还会做冰镇酸梅汤沿街叫卖。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面食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喝莲子汤中医学认为,莲子性味甘平,有补脾涩肠,养心益肾的功用。夏日常饮莲子汤,能补中强志,养神益脾。中老年人食之,轻身益气,令人强健。夏日饮莲子汤益寿是有科学道理的。 大暑期间南方饮食习俗吃仙草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将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吃荔枝、羊肉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的习俗,叫做“过大暑”。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互赠。 大暑饮食小贴士 1、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餐时喝粥,午餐时喝汤。在煮粥时加些荷叶,具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具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2、平时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如西红柿、青椒、冬瓜、杨梅、甜瓜、李子等新鲜果蔬;补充水和无机盐,特别要注意钾的补充,如豆类及其制品、香菇等;多吃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黄瓜等;适量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rybw/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纠结分不清楚这些食物逼疯广州吃货你
- 下一篇文章: 在梅州和炎热夏天最配的就是这个美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