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绿标收听

俗话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后十五日左右就是大暑,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就是“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正所谓“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

大暑属长夏之时,长夏除气温炎热之外,还是多雨的季节,其气候的表现特点是以潮湿闷热为主,故有长夏主湿之说,五脏与脾相对应。

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其气候特征是:“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

大暑节气

阳历:7月23日

农历:己亥年六月廿一日周二

暑,热也。——《说文》。

一寒一暑。——《易经·系辞》

寒暑燥湿风火。——《素问·天玄纪大论》

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韩非子》

此时,太阳运行至黄道度(处在狮子座)

地支未(生肖羊)

对应《易经》坤卦方位

象承载征孕育万物

所以大暑要尽可能把体内湿气、毒素排出

以孕育秋冬的勃勃生机

十二消息卦中的遁卦(天山遁)

也对应大暑节气。

遁卦,是山在天下隐藏的象。

古人言:应夏藏,闭门谢客。

大暑三候

1一候,腐草为萤

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袅袅神秘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2二候,土润溽音辱暑

土气湿润,天炎故蒸郁而为暑湿。俗称“龌龊热”,形容在此闷热的天气下,人们身上黏腻难耐的感受。

3三候,大雨时行

因湿气积聚而招致大雨滂沱,而大雨时行以退暑,最热时秋即携大雨来临。

暑大暑如何养神

大暑脾胃当令,脾藏意,在志为思。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虑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灵枢·本神》

多思多虑易耗伤脾气,脾虚不能藏意,其人易回忆过去的事情,多后悔自责,导致情绪抑郁,或原本抑郁加重。

大暑养神宜多   

暑大暑药食养生1三伏贴

三伏贴的基本思想为“冬病夏治”,在三伏天,人们的肺脏气血通畅,药物容易深达脏腑,利用阳气最盛的夏季,配合外用温热的药物,祛除体内寒邪、调整脏腑气血的目的。因此在使用三伏贴的同时,要注意远离空调,饮食注意少吃冷饮,以免影响药效。

2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就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3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4绿豆粥

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中医认为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祛痘的作用。因此素体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绿豆粥。

5酸梅汤

酸梅汤是老北京传统的消暑饮料,原料多为乌梅、山楂、陈皮、桂花、玫瑰茄、甘草、冰糖这几种材料。酸梅汤具有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等功效,为夏季一道独特的饮品。

6西瓜

没有西瓜的夏天是不完整的,西瓜能降温去暑,种子含油,可作消遣食品,西瓜皮可作药用,学名为“西瓜翠衣”,性味甘凉,煎饮代茶,可治暑热烦渴、水肿、口舌生疮、中暑和秋冬因气候干燥引起的咽喉干痛、烦咳不止等疾病。

背景音乐:《大暑》

                







































北京那家治白癜风治得好
甲氧补骨脂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xgls/4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