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小二上酒杯莫停,且看雪中悍刀行,诸位且尽兴!”

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再次看完了《雪中悍刀行》的小说,网上说全书一共万字,但我看了一下,应该看了万字。

在这个网络小说大行其道并且名声并不好的年代,写一篇读书心得竟然写到了《雪中悍刀行》的头上而非其他名声震耳的名著,也是很奇怪。但是我想,文无好坏,喜欢足矣,当我们能从一本书里读出自己的乐趣,读出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哲理,那么这就是一本我们眼中的好书。理所当然的,我愿意为此书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读到此书的缘由就不得不说我最喜欢的小说家——金庸。金庸的文笔是侠骨柔情,忠肝义胆以及英雄本色,处处围绕主角展开让人荡气回肠的英雄事迹;而烽火的文笔则是细腻温柔,整本书中让人觉得荡气回肠的事迹很少,无论何时描绘主角都是通过侧面描写,金庸的男主角都是侠士,烽火的主角是人,这就是最大的区别,他有血有肉,他个性鲜明。再说书名,《雪中悍刀行》,五字而已,就有一股悍然之气扑面而来,有种铁血硬气,更有种侠气,雪夜,横刀立马,让人不禁去联想这是何等的江湖!

这以前的江湖啊,是金庸、古龙给的,而我们这部分人的江湖,是六千里路云和月,是大雪坪一声剑来,是仙人骑鹤下江南,是温华折剑出江湖,是读书人入陆地神仙,是白衣僧人不负如来不负卿,更是北凉墓碑三十万。

对于《雪中》的人物,寥寥几笔,就活生生的跃然纸上,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就仿佛跟你面对面站着,你似乎能听到他们的呼吸,能看到他们的所思所想,经历他们所经历的,这份功力,当真了得。它不同于传统武侠,在格局上,烽火打破传统武侠的藩篱,提出了儒教,道教,佛教三教入圣的观点,并结合气运展开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磅礴画卷,如泼墨山水,让人惊叹连连。

无论是鲜活传奇,还是反差不断,透过这些人物我们其实能够看到更普世化的情感打底,这才是他们能够冲破荧屏被记忆的关键。轩辕敬成的一句“请老祖宗赴死”背后,是父亲对女儿的护佑,可突破任何武学境界和强敌的至死方休;他所留下的锦囊里,亦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戳中了无数观众的泪腺。徐骁和徐凤年的父子亲情里,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叛逆”的种子。老父亲的小心翼翼、筹谋规划,与年轻一代的坚守初心、自我选择,天然是需要碰撞的,所以才有了剧中的瞒天过海、跳出棋局;而最终徐骁的一句“打破枷锁,以自己的方式面对众生”,亦是一种父子关系的和解。

这幅足够宏大的人物群像,让徐凤年的成长之路充满了变数,也让整个《雪中悍刀行》成为一幅铺陈开的江湖庙堂叙事:没有谁是绝对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齿轮,不断轮转。而作为观众,更是在其中不断见众生、见自我。

我作为一个读者,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读书涉猎之广,他文笔优美,对中国历史和世界通史及其他各个领域知识都能了解,这对于写一本吸引读者的小说是非常必要的,他的这本《雪中》是意图融汇国学精萃,涉猎之广大到先秦诸子,黄老儒释,朱子理学,兵家策略,细说儿女情长,各色人等,辛酸喜乐,动人处不禁让人泪湿衣衫。

我已经说过我对于书籍的看法,首先是喜欢,其次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出自己学习到的人生感悟,因为一本书就是一个社会,读懂了一本书就是看尽了人生百态。所以我在心得里着重写出我从各个人物里学到的一点点东西。

红色的雪花沾染在马蹄上,雪依旧是北凉雪,刀依旧是北凉刀,行是那30万铁骑,无不面北背南而行!辽东猛虎,啸杀中原,西北天狼,独卧大岗!故事从北凉跟北莽大战开始…………

凉莽大战,北凉铁骑,徐骁嫡长子徐凤年在此求死!!!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君主葬沙场,女儿殉江山。

惶惶北凉镇灵歌,三十万万英魂护国门。

穿我汉霓裳,嫁我汉儿郎。

——北凉,死战!

北凉王,人屠——徐骁

这天底下最大道理,就在我北凉弓弩的射程之内!世间比雷声更大的响声,唯有我北凉铁骑的马蹄声!北凉歌奠阴灵,阴阳间喝酒换刀!禁中夜半,人屠披甲!我北凉何其壮哉?

徐骁嫡长子——徐凤年

万马奔腾杀敌的序幕,从此刻开始…天地之间且待我徐凤年伸伸懒腰。世人不记得你,我便替你再来一次“剑来”他一生为北凉而战,因其师傅李淳罡,一朝成就沙场万人敌。世子徐凤年在她的裙摆打了个结,不曾想在她心里也打了个结。那雪中为他撑伞的女子成了他的劫!那日看雪你从未看我,我从未看雪,你赏天地雪色,我赏人间绝色……一位少年最终变成一代君王,在凛冽的城头上,放眼望去…北凉参差百万户,多少铁衣裹枯骨?在北凉喝着最烈的绿蚁酒,有人欲赠名剑春秋,有人折剑出江湖,有人自断手足不练剑,有人城头哭弯了腰!

最强剑神——李淳罡

天不生我李淳罡,剑道万古如长夜!

折了手中的剑,木马牛,断了一臂。小孩儿天真地问道:爷爷世上真的有剑神吗?傻孩子,世上哪有什么剑神。孩子睡后,老人提起木马牛,披上羊皮裘,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那时的他两袖青蛇,始终追求剑道的巅峰,青衫仗剑行,御剑过大江,剑气滚龙壁,青蛇吐剑罡,一世恩怨一世了,一事不平一剑平!却辜负了她。他曾三开天门而不入,却为后辈剑道开天门!世人喜欢称他为李老剑神,却忘记了他万里借剑,剑如雨下时的一声“剑来”!

白衣兵圣——陈芝豹

我叫陈芝豹,世人唤我白衣兵仙,义父徐骁,义母吴素,兄弟齐当国,挚爱依旧是那个她?世人不懂我,而我亦不懂世人。那一日广陵江海水倒灌,白衣少年持枪而立于大江之上,天上大风,仙人难渡,子非鱼子非我!还清晰的记得……西垒壁的苍烟直逼北凉三十万铁骑,一杆梅子酒破空而来,一人一马一白袍,手提梅子酒,在一声声北凉死战中,定将血染半边天!枯骨照银甲,凝血染白衣,沙场最怕是白袍。从北凉第一大将,到后来逐鹿天下,这位年轻战将最终败走西蜀,他最终不握枪了,握着胭脂榜上的她的手,离开了这个江湖。

青衣书生——曹长卿

书生意气,他独占八斗。棋圣曹官子肆意以落子!身旁大楚皇后的她在一旁静静观战……谁也会想到棋圣心思紊乱,直到大楚被北凉铁骑踏破,世人皆说是红颜祸水,而唯独你一人却始终不曾放下她!一介书生最风流,三入太安城,到后来由儒转霸,皆在向世人证明,大楚的覆灭不是因为她。还清晰的记得最后的收官之战,一人攻一国,太安城都在颤动,那一夜你生死,却赠予整个雪中一场书生意气自风流!

微山紫衣——轩辕青锋

外面下好大的雨,淹死了好多鱼,成了我看雪中的心结!一个人的命运就在那一刻已被注定。她父亲轩辕进敬城,二十年来只会读书,却在枯牛岗大雪坪,为了自己妻女,沉寂了二十多年的书生,雪花飘落在他羸弱的双肩上,坚毅的眼眸闪烁着光泽,莫道书生无胆气,敢教天地沉入海。他大喊一声…请老祖宗赴死!酒埋葬了二十多年,他终究没能喝上一口。浮游撼树,可敬不自量力!自此一个姑娘身穿紫衣,在这庙堂与江湖之中崛起,最终成了武林盟主,却囚禁了自己。又是一天大雪纷飞之日,她望向了北凉,她依旧牵挂着他……

江南好,最好是红衣——徐脂虎

远下江南,殊不知倒骑青年的他,这天骑鹤下江南,已经等了好几个春秋,一袭红衣在微风中摇曳。这大好的江南美景却不及你的美,为你下山破规,为你兵解,为你再舞一曲又何妨!

在所有不期而遇的日子里,感谢烽火戏诸侯送来的一场雪!雪中之后,再无江湖!很庆幸因雪中相遇,未逢金庸古老时,谢陈公子一场雪。有人问什么是雪中:

不过是吊儿郎当的木剑游侠儿,

最终成了断臂瘸腿的店小二,

不过是一个纨绔少年郎,画地为牢,

成了那威震天下的三十万

北凉铁骑的北凉王,

败光了家底得到了一座清凉山,

不过是一个绝代风流的青山剑客

折了剑,毁了他,失了心,

破败的羊皮裘老头而已,

不过是一介书生动了情

由儒转霸不自量力一人攻一国,

不过是一位女子

竟两次点灯妄想以命换命

不过是一场雪,一人一马一江湖!

后记:其实能写的还有好多,我以手足换手足,折剑出江湖的温华,青衣骑鹤下江南,为她再修三百年的吕洞玄,我以我命为拜帖,恭迎世子入江湖的剑九黄,既然有她,天下无禅的白衣僧人李当心......

雪中悍刀行,四杯浊酒敬雪中。总管的文字有仙侠气,写武当山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壮景,写醉卧青楼卖剑作画的奢靡,就连写打戏都有令人陶醉的古意,写骑军相互撞阵,落马即死,写沙场,风过卧弓城,如泣如诉。

这都像是一场电影,每一踏步,每一出刀,都宛在眼前。

佳作标配的金句缠身让雪中在行文中多了一些人生感悟。“人吃土一辈,土吃人一回。”“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世事无奈人无奈,能说之时不想说,想说之时已是不能说。”

雪中的价值观很正,正到有人开始吐槽┐(‘~`;)┌是否有些过正的地步(我本人也觉得徐凤年的洁身有点不自然,但我完全不介意)。

雪中充满了烟火气,每个人都能看懂”,每个人都有可能会共鸣,雪中出现的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节具有独特的江湖气息。当中不免有一些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冲突,抛开这些不谈,文章中的情怀塑造是下了功夫的。从徐凤年的“好活,当赏!”到练剑少年温华的江湖梦,一句“不练剑了!”又有多少成年人慨叹,多少青年人落寞,多少少年沸腾。

最后愿每个男孩都有一个江湖梦,每个女孩都有一个梦中人。

我曾有幸读雪中,才知江湖多风流!一曲雪中悍刀行,不关刀剑只关情!雪中之后,再无江湖。希望各位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小二儿,上酒~

暮迟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xgpw/10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