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初二,大暑。听到“大暑”的第一反应,大概就是一个字了,热热热热热热晕热热热热热热~这是号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暑”本就是炎热之意,“大”,又是极度、极其的意思。所以,老祖宗们明确的告诉我们,今天,“炎热之极”。老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这一天除了热,还是湿热,就像笼屉里的小笼包一样,马上都要熟了。所以,每年这个时候,除了防高温,我们江河流域还经常面临洪涝困境。抗旱、排涝,往往是这个时候农耕生产的一体两面。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天主生发、生长。大暑至,万物荣华,这个季节的高温和多雨,给农作物的疯长提供了丰沛滋养。老祖宗曾将大暑分为“三候”,“等候”的“候”。一候腐草为萤,这个季节又是雨又是高温的,细菌滋生,植物容易潮湿腐烂,而萤火虫在这个时候就大量孵化出来,快乐玩耍。二候土润溽暑,天气闷热,雨水又多,脚下的泥土都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也正适合像水稻这种喜水作物的生长。三候大雨时行,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时不时的就来场大雨。尽管如此,自古就“讲究”的我们,还是不忘在这个日子里,忙里偷闲,搞点名堂。比如,饮伏茶,以前有些农村有这个习俗,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现在,变成了三伏天喝的茶,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10多味中草药煮成,清凉祛暑。晒伏姜,三伏天时,人们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待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烧伏香,因为这个时候农作物产区旱、涝、风灾相当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等任务很重,所以烧柱香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另外也有一种说法是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大概跟“三伏贴”一个概念吧。当然,吃才是永恒的主题。吃点冰,古代就有敲击冰盏、沿街叫卖凉冰的小贩,今天的各种便利店里,冰柜里也是满满的冰棒雪糕。吃点醋,夏天细菌活跃,易得肠道疾病,菜里面放点醋,灭菌杀菌保健康。吃点苦,天热食“苦”,胜似进补。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健脾开胃、预防中暑,实乃夏天冰箱常驻嘉宾。吃点草,凉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尤其广东一带,被称之为消暑圣品。吃点梨,在台湾地区就有大暑吃凤梨的习俗,因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而且有败火的作用,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吃点茶,茶叶解渴又解乏,喝绿茶可以减少皮肤晒伤、松弛和粗糙,热茶的降温能力也大大超过冷饮制品,乃是消暑饮品中的佼佼者。当我们以为大热的天要多吃凉性食物的时候,其实,有些地方反而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比如在福建莆田,大家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在湖南中部、北部有种传统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在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就是喝羊肉汤)的习俗。大概,这是一种以毒攻毒,以热祛热的神奇方法吧。当然,格格认为,最简单的办法,还是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多喝热水。不过,老话又说了,物极必反,最热的天儿已经来了,那凉爽的秋天还会远吗~虽然天气这么热,但是,“拍一拍”你的钱包,看一看银行卡上的余额,是不是感觉今天的阳光都不那么刺眼了呢。————我是华丽的分割线————“不烦不燥,不骄不馁,薪尽自然凉~”————还是华丽的分割线————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丙;太阳黄经为°;公历7月22—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湿热、雷暴频繁。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农作物成长。《逸周书》曰:“土润溽暑(溽暑,指潮湿而闷热)。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雷雨天气横行的节气。————终极华丽的分割线————你见过最奇葩的避暑方法是什么?————————————不定期更新的公号长按下方随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xgpw/5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