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视客家话客家人集体怒了
最近有粉丝留言 在广州增城,竟然有人歧视客家话! ▼ 里面有一点提到 “客家话应该在家里说,不要在公共场合说” 本地话才是增城话,客家话不能代表增城人 ▼ "难不成生活在增城的客家人 就一定要说增城话吗?" 看到这,小编想对大家说: 其实在增城 增城话和客家话都是不可缺少的! 先容许小编问一下 大家有听过这首歌吗? ▼ 在增城生活的街坊们都知道 增城话和客家话都是增城的地方语言 据区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增城客家居民已达30万之众,超过全市户籍人口的40%;在全市个村中,纯客家村有90个,粤客杂居的有74个,合计个,约占全市村落的55%。 客家语即客家话 它保留部分古汉语、畲语发音 但它本身是民族多语言融合的产物 ▼ 客家人是近代学者罗香林构建的一个民系,客家是一个具有山区少数民族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较小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的大本营是赣南、闽西、粤北三角地区。后又因战乱和人口膨胀等原因一部份又从这三地继续迁往其他地区,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 ▲图片来源:网络 客家人迁入增在已经有千年历史,千年以来,客家人在增城的经济、社会等事业发展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可真不是“吹水”的 有历史记载得清清楚楚! ▼▼ 客家人在增城的发展也贡献了很多: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创始人赖际熙先生;郑中钧,这个无数增城学子景仰的名字;还有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也是增城派潭的客家人… 不仅如此,早前更是有新闻报道过 增城客家的民间表演将要失传的消息! ▼▼▼ 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增城三宝” 的三大民间工艺和表演“严重告急”! 因为材料紧缺、不懂市场,榄雕前景黯淡;因为成本太高、技艺失传,舞火狗已无传人;因为传统渐失、传人无多,舞貔貅濒临失传; 其中,舞貔貅是属于 增城客家最重要传统文化表演 ▽ 增城的貔貅舞,有不少人知道它是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客家人的传统技艺,貔貅舞在客家人大面积居住分布在增城。 其传承人就是派潭的民间艺术张永木先生。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现在的年轻人舞龙舞狮祈福活动见得多,舞貔貅的祈福活动,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顾名思义就是客家人所唱歌谣,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源于畲族山歌,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之所以被称为“山歌”,便是劳动人民在山间旷野所唱歌曲,时至今日,客家山歌不再只是山里演唱,也不再为客家人独有,它更代表了一种客家文化。 增城客家舞春牛▲图片来源:广州广报社区报 舞春牛是客家独具特色的文化,至今还保留着中原地区的迎春习俗。其从古时候鞭打土牛,发展成现代的绕春牛跳舞、唱春牛调和表演舞春牛。 ▲图片来源:广州广报社区报 舞春牛逐渐发展成为逢年过节的游艺活动,用于增添节日气氛,祈求农家风调雨顺、丰衣足食。 增城客家围垄屋 围龙屋的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 围龙屋前一般会有一个半圆形的水塘,使得总体看来如同一个太极的图案:陆上屋为阳,屋前水为阴。这也是客家文化中的风水理论的体现。 由此可见,客家文化在 增城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除了民间活动和工艺 增城客家美食也是一大特色! ▼ 客家焗鹅 酿豆腐 艾糍 客家凉粉草 客家豆陷 客家麦芽糖 客家蛋散 客家炒米饼 客家豆腐花 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想跟大家说 客家人也是属于增城人的一份子! 谁要敢歧视 1.亿的客家人绝对不答应! 来源:魅力增城 山歌推荐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sltx/1303.html
- 上一篇文章: 生长在广州人身边的草药,你天天踩它,却不
- 下一篇文章: 授田教育集团国昌实验幼儿园明天大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