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大暑轻罗小扇扑流萤
昨日,迎来大暑节气。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节气的到来,往往意味着“蒸煮模式”的开启,极端高温天气有可能经常出现,大家要当心身体和情绪“中暑”。大暑有哪些习俗和知识?有哪些古诗词描述了大暑?和小编一起看↓↓↓ 大暑 知道 常言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大暑节气就处于三伏天中的中伏阶段,是一年之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以上,40℃的酷热也屡见不鲜。此时,我国各地降水量有较大差异。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生伏旱,晴热少雨,所以有“滴雨似黄金”的说法。而华南西部地区则是雷阵雨最多、雨水最丰沛的季节。 大暑三候 大暑有哪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大暑之日“腐草为萤”。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袅袅神秘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二候土润溽暑 后五日“土润溽暑”,溽是湿,湿气浓重,蒸郁而令人难耐。 三候大雨时行 再五日“大雨时行”,因湿气积聚而招致大雨滂沱,而大雨时行以退暑,最热时秋即携大雨来临。 大暑 习俗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吃凤梨 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喝暑羊 “喝暑羊”是流行在鲁中南和鲁西南地区的大暑习俗。其中,以单县羊汤最为闻名。伏暑的羊汤汤质优美、营养丰富,具有健腺益气、温补肾阳的良好功效。 晒伏姜 大暑期间,湖南地区还有晒伏姜的习俗,老姜放在簸箕中或用棉线穿成一串,吊在屋檐下,任凭风吹日晒、雨淋露湿,直到末伏的最后一天。 大暑 诗词 《销暑》 唐 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赏析 大暑总是炎热的时节,而诗人白居易却能悠然处之。他居住在小院之中,心静了,暑气自然消退。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 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赏析 听着夏虫的鸣叫,看着萤火虫在荒芜的庭院里飞舞。明明正是苦夏,却仿佛到了秋凉的时节。诗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年华的老去,不禁为之感慨。 《大暑》 宋 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赏析 大暑时的太阳十分毒辣,不知何时才能落下,清风也似乎躲了起来,无处寻觅。几卷经书聊以打发悠长的白日辰光,水中泡着的瓜果起起浮浮。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宋 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 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 散作霜天落叶风。 赏析 诗人在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笛音的美妙,如同水底蛟龙,矫健宛转。吹笛玉人不似凡人,合该住在广寒宫中。诗人也希望能早日洗尽这整日的炎热,让泠泠音符化作清爽秋风。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赏析 全诗四句,围绕午睡写。前三句是午睡前,末句是午睡后,不直接写午睡,而午睡已包含在其中,用笔活泼跳脱。 《天净沙·夏》 元 白朴 云收雨过波添, 楼高水冷瓜甜, 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 玉人罗扇轻缣。 赏析 整首小令中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躁热、喧闹的特征,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 动手点点“清新区教育”,天天我国著名白癜风专家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xgls/2335.html
- 上一篇文章: 吃货丨椰果西米露烧仙草,你吃的甜品
- 下一篇文章: 节气夏大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