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盛夏末炎热极
满池荷蒲扇摇 蝉声闹夏正浓 7月23日 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大暑 即将到来 朗诵:新疆朗诵艺术协会长亭外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 由来每年7月22日-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时为“大暑”。当日正午川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三尺四寸,相当于今天的0.83米。夜晚观测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未的方位,也就是西南方向,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六月,又叫未月、暑月、伏月、荷月。 大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令,“暑”是炎热,“大”是说炎热的程度。古语说:“大暑乃炎热之极也”。这时节的骄阳如烈火,大地上热气蒸腾,阴雨时,天气闷得令人喘不过气来,人们手摇凉扇,头顶湿毛巾,想尽办法来对付炎热。这种酷暑难耐的日子,前后要持续近一个月之久。 天文专家解释说,大暑期间这么炎热是因为自入夏以来,地面上白天从太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多于夜间放散的热量,热量不断积累,到大暑期间,所积累的热量达到了顶峰,所以大暑节气最为炎热。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大雨时行腐草为萤,土润溽暑三侯一侯腐草为萤轻罗小扇扑流萤,萤,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 世上萤火虫约有两千多种,分水生陆生两种,大暑时,草丛中的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二侯土润溽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热是也。大暑时节,天气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天地犹如巨大的蒸笼。 三侯大雨时行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习俗暑最热时,大家以各种方式乘凉避暑,“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大暑时节,我国各地有饮伏茶、晒伏姜、喝伏羊等饮食习俗。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各地旱、涝、风灾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等农业活动较为繁重的时节。尽管如此,讲究的中国人还是不忘在每年的这个日子里,忙里偷闲,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在火热的夏季中寄寓对生活的美好希望。 送大暑船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很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斗蟋蟀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饮伏茶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晒伏姜伏姜源自中国山东、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烧仙草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食凤梨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喝暑羊入伏之时,麦收结束,是一个短暂的农闲。夏收初过,人已疲惫,休息休息,享受享受。于是,当地人在这一天,会把嫁出去的闺女接回来,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营养学家称,羊肉在伏天吃营养价值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必然全身大汗淋漓,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除体内毒素,有益健康。 吃莲子汤明清以来,伏日最盛行吃莲子汤。医学认为,莲子性味甘平,有补脾涩肠,养心益肾的功用。夏日常饮莲子汤,能补中强志,养神益脾。中老年人食之,轻身益气,令人强健。夏日饮莲子汤益寿是有科学道理的。先把莲子去蕊,然后放到水中浸泡一个小时,其间把银耳撕碎洗干净,然后用清水冲泡一会儿,取一锅,加适量水,放入银耳、莲子一起炖两个小时,直至汤色变成透明色的,加入适量的冰糖就可以了。 煎青草豆腐温州大暑习俗是煎青草豆腐。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甘草、夏枯草与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煎制成豆腐形状、冷却后即可食之,清凉解毒,生津止渴。过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诗词古人喜欢通过古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尤其喜欢寄托在一些景物上。大暑节气,荷花盛开,蝉鸣悦耳,古人更是不会放过这样的景色,纷纷吟诗颂词,以消烦暑。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消暑诗》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大热》 南宋·戴复古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熔,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是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暮热游荷花池上》 南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彦冲画柳燕》 清·江堤 柳枝西出叶向东, 此非画柳实画风。 风来无质难上纸, 巧借柳枝相形容。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宋·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 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 散作霜天落叶风。 《大暑竹下独酌》 宋·郑刚中 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 参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 沮风如可人,亦复怡我颜。 黄错开竹杪,放入月一弯。 绿阴随合之,碎玉光斓斑。 我举大榼酒,欲与风月欢。 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 独酌径就醉,梦凉天地宽。 《夏日闲放》 唐·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养生大暑时节,天热,湿度也大,这种湿热环境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危害,所以这个节气养生,显得刻不容缓。 要多饮暖水 每到炎热的夏日,总想往肚子里灌大杯大杯的凉水。是的,特别是在水分流失极快的夏日,水分的补充尤为重要。但并不建议口渴时大口大口饮用凉水,这样不仅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还不利于肠胃,最好是饮用带有一定温度的白开水。 要睡好午觉 到了夏日,容易感觉疲惫,所以除了尽量避免在烈日之下出去劳作以外,更是要让自己好好睡一个午觉,这不仅可以舒缓自己浮躁烦闷的情绪,还能养养精神,更利于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要合理饮食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饮食上也要注意降热。 首先要确保蛋白质供给充足。豆制品、奶制品、鸡、鸭、鱼、肉等等,都有利于蛋白质的补充。要知道,夏天的气温高,因而人体的新成代谢也比平时快,消耗的能量也大,所以蛋白质的补充很有必要。 其次可适当增加清热解暑食物的摄入。例如西瓜、苦瓜、黄瓜、桂圆、莲藕、薏米、冬瓜、绿豆汤等等。都有补气健脾,消暑生津的效果。 最后还需要摄入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例如山药、蜂蜜、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海参、鸡蛋、大枣、牛奶等,除了益气养阴之外,还补水,增强体质。 THEEND 大暑节气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也是农作物和喜热植物生长最快的时期。炎热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怎么诊断是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家最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xgls/4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溪仙草,大溪镇家户喻晓的美味
- 下一篇文章: 只知道冰红茶仙草凉茶氧生够燃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