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教你大暑吃滴乜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太阳到达黄经度。古人说:“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大暑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热”!!! 在这“炎炎夏日”里,祖国大陆最南(re)端的湛江人民是靠什么清凉的特色美食来维持生命呢? 薯粉索 在炎炎夏日,在湛江市无论是大街小巷,市场内还是马路边,总会出现薯粉索的身影。湛江盛产番薯。以前,在收获季节,农家常以此来制作粉条。当时以湿吃为主,加入糖水拌着吃,清凉消暑,开胃也健胃。传统的薯粉索制作方法不容易掌握:将番薯洗净,擦成薯泥,装入布袋挤出薯浆,过1~2日薯浆沉淀后,倒出清水,将其晒干、搓成粉末,变成薯粉。制作粉条时,先用生粉加熟粉和水搅拌成粉浆,稀稠适当,再将粉浆装入下端有3个小孔的椰子瓢,抖动椰瓢,粉条徐徐落入沸水锅内,煮熟后捞出整齐放入竹筐。 凉粉草 凉粉草,分布于中国台湾,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西部。凉粉草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本草纲目拾遗》云:“仙人冻,一名凉粉草”。凉粉草全草含多糖,有消暑、清热、凉血、解毒功能。民间常用其茎加水煎煮,再加稀淀粉制成冻(湛江称“凉粉草”)食用,是消暑解渴的极佳食品。 海底椰膏 海底椰清热除燥、润肺止咳、滋阴补肾,是很好的消暑食品。海底椰是一种棕榈科植物的种子,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种子。 海底椰种植需要2年才发芽,8年才成熟,35年才能结果。 请珍惜你吃过的海底椰,它分分钟活得比你久。 茯苓膏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湛江人,茯苓糕是我20多年都无法磨灭的童年回忆。冰凉的薄荷水,Q弹的茯苓糕,基本上承包了每个湛江人的夏天。 《本草纲目》: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 清补凉 其实,在粤语中“清补凉”并不是按字面去读音的,那个“凉”字发音与广东白话中“斤两”的“两”相同,所以读出来的效果应该是“清补两”。为什么清补凉这种食品会在岭南地区流行,当然与这些地方炎热潮湿的天气相关。但是有一个历史人物不能不提到,那就是南越国的创始人——赵佗。据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后,便开始着手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于公元前年派屠睢、赵佗率五十万大军出征。大军到达岭南一带,由于中原士兵不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纷纷得病,军队战斗力大减。负责后勤的赵佗便与随军大夫研究,以莲子、百合、沙参、茨实、玉竹、淮山、薏米等药材为原料,做成了一种药食两用的粥。士兵服用后发病率很快降低,且人人精力充沛,重振了战斗力。赵佗因它有“清热气、补元气”之功效,就起名“清补凉”,并命令士兵们每天早上必须食用一碗清补凉。清补凉便逐渐传到民间,成为岭南地区的地方饮食文化。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sltx/3576.html
- 上一篇文章: 原汁原味烧仙草
- 下一篇文章: 龙门龙江甘坑村携手惠报电商平台经营特色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