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

大暑节气,高温来袭,南方一些地区有消暑的习俗。民间谚语称:“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记得第一次在街边奶茶店看到烧仙草时,颇感好奇。眼前的这一块块黑黑的布丁状的东西,竟是用仙草为原材料烧煮而成。

在夏天,一碗冰冰凉凉的烧仙草,伴着奶茶的清香,再用芋圆、西米、红豆、蜜枣、坚果之类的小食点缀其间,在甘甜中透出丝丝清凉,让人暑气顿消、瞬间神清气爽,堪称夏日里的网红饮品。

烧仙草

.7.22

1

释名与探源

烧仙草来自于一种名为“仙草”的植物。仙草又名仙人草,凉粉草,茎高一米左右,其叶形状类似薄荷翠绿小巧,属唇形科凉粉草属一年生草本宿根植物,生于水沟边及干沙地草丛中,主要分布在闽浙、两广和台湾一带。

关于仙草的得名,据说是因为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还不了解仙草的药用价值,于是将仙草的功效归功于神仙的赏赐。为了感激神仙,便将这颗小草叫做“仙草”。不同于人们熟知的被誉为“仙草”的冬虫夏草、人参、何首乌等,它是名副其实的“仙草”,一颗平平凡凡的草本植物。

至于仙草是否起源于中国,何时开始种植,目前暂时缺乏资料佐证。据《本草纲目》记载,仙草对肾脏的滋补功效显著。在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仙草出现在了“仙草冻”名目下。清光绪年间成书的《漳州府志》中《草之篇》也有三伏天吃仙草冻的记载。在明清时期,闽台等地的百姓就已经开始制作仙草茶和仙草冻。

2

各地方言说法

烧仙草为什么叫“烧”仙草?说到“烧”这个字,这与客家话的一些语言习惯有关。由于烧仙草在制作过程中以“烧煮”为主,而在客家话里,“热”和“烧”的发音相近,故而这种仙草冻就逐渐被称作“烧仙草”了。另外,在客家话中,凡是与热有关的,一般用“烧”,比如天气很热,会用“天气很烧”来表达。

烧仙草在南方比较常见,且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呼。客家人叫它为“仙草”、“烧仙草”、“仙人粄”,港澳地区叫它“凉粉”,潮汕称为“草粿”、也叫“仙人冻”。在福建闽南一带,烧仙草又称“仙草冻”,是当地有名的特色小吃之一。

在浙江台州,人们一般称其为“青草糊”,和绿豆汤、酸梅汤等一样,皆为夏日里街边摊上常见的解暑饮品。关于青草糊,据《温岭县志》记载,“青草糊:青草加水煎煮,取汁冷凝后成糊状,吃时加桂花糖,清香解渴”。一碗冰爽的青草糊,唤醒了你的味蕾,也消除了内心的各种烦躁不安。街边小贩的吆喝声“青草糊,要伐?”,那是台州人记忆中最熟悉不过的场景了。

烧仙草不仅在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盛行,也流行于粤港澳,但在这些地方常常被称作是“凉粉”。当然,此凉粉非彼凉粉。南北方人眼中的凉粉也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同样名为凉粉,但所指代的并不是同一物,这也当地的饮食文化有关。

在南方,凉粉是夏季饮品,冰冰凉凉,清甜爽口。而在北方,凉粉则指称的是一道酸辣凉爽的特色小吃,以面皮、酱油、黄瓜丝、面筋、辣椒油等为原材料。在西部地区或是中部地区往往也能见到类似的咸辣口味的凉粉,专治夏日里的各种食欲不振。

3

仙草饮食文化

烧仙草、仙草茶、仙草蜜等等,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仙草制品。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种仙草食品即是风靡大街小巷的烧仙草。那么仙草是如何制作成烧仙草的呢?

在闽南一带,当地人一般是将新鲜的仙草烧制成仙草粉或干仙草,之后在锅里用大火烧煮,将仙草中的成分都溶到水中,再加入黑糖、桂圆肉等配料,熬至4-5个小时,一边熬一边搅拌,待仙草自然冷却成凝胶状之后,切成小方块即可。在食用时,一般可以搭配蜂蜜牛奶、柠檬水或者薄荷水食用,再加上一些碎冰,实乃夏季消暑之佳品。

农历入伏当天,在漳州和台湾地区有吃仙草冻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整个夏天都不会生痱子。我们在甜品店见到的烧仙草大多是褐黑色的,然而当地人用新鲜的仙草加工出来的仙草冻却是绿色的。

很多人常常会把烧仙草和龟苓膏混为一谈,笔者也常常对这两种东西感到傻傻分不清楚。二者在外观上颇为相似,呈黑褐色、果冻状,但若从材料、做法、味道、功效上看实则有所不同。

烧仙草,是一种夏日甜品,以仙草为主要材料,口感更软、味道甘甜。而龟苓膏则是一种药膳,以龟板和土茯苓为原材料,口感Q弹,颇有嚼劲,品尝起来有些许中药般的苦涩味道,具有滋阴润燥,降火除烦,清利湿热,凉血解毒的作用。

如今,烧仙草不仅是闽南地区和粤港澳地区的特色甜品,在全国很多地方的甜品店都可以品尝到。从一颗神奇的仙草,到一碗冰凉的烧仙草,希望能带给你一个凉凉的夏日!在你的家乡,有烧仙草吗?快来留言分享吧!

参考文献:

[1]丁天茼.奶茶里的神奇植物[J].绿化与生活,(12):46-48.

[2]夏天最后一个节气,为啥要吃仙草?[N].新京报,(7)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xgls/6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