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时30分,迎来“大暑”节气,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热季节的到来。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蒸煮模式”即将开启,40℃以上极端高温天气最易在大暑出现,大家要当心身体和情绪“中暑”。

“三伏”里的“中伏”,一般发生在7月23—31日,今年恰巧大暑与中伏是同一天,都是7月23日。

大暑一到,有众多事情要注意:都有哪些习俗,吃什么最养生?怎么做才能抓住冬病夏治的黄金机会,保障一年的健康!大暑之预言

大暑的民间预言。我们今年就来验证它到底准不准!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大暑之民俗

送“大暑船”,愿生活安康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已有几百年历史。“大暑船”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渔民们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

  “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被渔船拉出渔港,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此外,大暑还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大暑之食俗喝暑羊

  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

  大暑这天,福建莆田人家也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

吃凤梨

  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姜汁调蛋   浙江台州椒江人还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姜汁调蛋“补人”。也有老年人喜欢吃鸡粥,谓能补阳。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竹筒冷面   大暑节气,日本人会在社区里架起长长的竹筒,把煮好的面条放到竹筒中过水冷却,供大家品尝。据说,吃过这种竹筒冷面后,夏天不会中暑。大暑之养生大暑至,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的千金一刻,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一定要注意,大暑季节要出点养生汗身体才健康!可以通过喝热水,散步,姜水的方式让身体微微出汗,排出体内的湿毒才能秋冬不生病。

尤其不能喝冰镇一类的水饮料和食物,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冬天之所以怕冷、脚凉都是伏天不注意导致。

“冬病夏治”究竟是什么?

正如《黄帝内经?素问》中所说的“春夏养阳”、“长夏胜冬”,即助长夏天的旺盛阳气,来克制和驱散冬天阴寒之邪,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因为冬季治疗只能治标,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而在夏季,疾病虽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不仅从根本上治疗病痛,还能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正是“未病先防”。

三伏贴与艾灸

冬病夏治的中医方法有很多,最常用、有效的便是三伏贴和艾灸了。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中医上认为这是补阳气的最好时机,阳气正了,病痛也就好了。“三伏贴”即中药穴位贴敷,选择在三伏天里施行,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几个不同的穴位治疗,到了秋冬就可以轻松告别一些老毛病。现代研究也证实,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而药物则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发挥了明显的药理效应。

艾灸将药物和物理作用相融合,所谓“针之不为,灸之所宜”。具体方法可以点燃艾炷直接施灸穴位,也可间接隔着硬币大小的姜片或蒜片炙烤穴位,俗称“隔姜灸”。

艾灸关元、足三里、背部俞穴对于那些每逢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夏季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关元穴位置图

艾灸关元穴功效:艾灸关元穴可以治疗一切阳虚症、气虚症,如气喘短气、畏寒怕冷、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食、精冷、中风、脱证、虚劳羸瘦等等。

背俞穴位置图

艾灸背俞穴功效::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类经附翼》),如大家熟知的冬病夏治对咳喘的治疗,许多穴位就是采用背俞穴,也是夏天用阳之位补阳的重要场所。

足三里位置图

艾灸足三里功效: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温中散寒、化瘀消肿的作用,并能健脾补胃,增强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大暑时节,这样养生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阳虚症,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药粥滋补身体

  

  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正确的饮食可以帮助人体抵御暑湿的侵袭,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最好以这些食材熬粥或煮汤。如果已经感觉到头晕了,也可以用芳香型植物来缓解头晕。比如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

食家禽肉气血双补

  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祛风解毒的功效,可气血双补,还有安神的作用,特别适合脑力劳动者、神经衰弱者进补。

吃姜暖胃增食欲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虽热,但阳气在表,阴气在里,内脏反而是冷的,容易腹泻,所以要吃暖胃的姜。姜具有增进食欲、祛风散寒、解毒杀菌的功效。如果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会增进食欲;生姜对胃痛亦有缓解或止痛作用。清晨之时,人的胃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鼓舞阳气升腾。

适宜“慢”运动

  由于大暑前后,温度相对较高,加之南方的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不舒服,即使大汗淋漓也解不了困热,反而更容易中暑。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在闷热天气下的过度劳动,尽量少出门、少活动。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散步等强度适中的运动。

“情绪中暑”不可忽视

  持续高温天气,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对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出现“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人们的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情绪障碍会使他们心肌缺血、心率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因此,应保持乐观情绪,戒躁戒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冷处理;规律睡眠,戒烟戒酒。

大暑之禁忌1忌大量饮水

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尽量多饮用温水或者白开水,请勿贪饮冷水。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

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全年最热的日子,心平气和地过哦!

全东营互动性最强的官方







































广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怎样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gfencaoa.com/lfcsltx/1348.html